台式器材 日淘十年老机 SONY PS-V800黑胶唱片机开箱

12874
     首先,索大好!
     
      这台型号为PS-V800黑胶唱片机生产日期Mar2006,十年前出厂的机器。与它的相遇还是有些奇妙的,前些时间索尼推送广告到我的邮箱,4999元售卖新款的黑胶转盘唱机PS-HX500新机的特点是可以将黑胶唱片抓轨转换为DSD数字音乐文档进行保存,这对于一些稀有的老唱片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不过价格方面不是很亲民,当然这也是索尼一贯的尿性。

      在搜索PS-HX500的相关资料的时候到日本亚马逊网站上查了查索尼黑胶唱机的行货差价,意外的发现了这台老款的SONY PS-V800存货机,卖家注明的信息是机器外观有缺陷,但能正常工作。我算了一下价格,从日本邮寄过来含税价还不到800元人民币,于是果断拍下。

      包裹由香港邮政转运,幸运的没有被税,半个月收到了这台机器,包装看上去还是挺完整的,很难想象这是一台2006年生产的机器。

     对于PS-V800和索尼黑胶唱机,大多数中国人是陌生的,因为索尼的黑胶唱机之前未在中国大陆正式上市过,而且日本黑胶唱机中松下、铁三角、雅马哈、天龙等名气要比索尼大得多,产品也做的更好,国内玩黑胶的玩家也选择日本品牌LP唱机的时候往往也选择其他的品牌。

     查阅了一下相关资料,发现索尼发售过的黑胶唱机还是很多的,上图中的机型多数早已“尸骨无存”,2010年后索尼这条产品线调整后主要剩下的就是几台机器,简易入门的PS-V800 和中端型号PS-LX350H,具有USB端口的PS-LX300USB(能将黑胶唱片转换成CD-R格式的功能)以及2016年新发售的可以转换为DSD文档的PS-HX500。

    取出机器感觉还是很新的,半透明的防尘罩上也没有明显的划痕,仔细找了一下,并没有发现太明显的外观缺陷,感觉捡到宝了。

      这台PS-V800作为一台10年前生产的入门级机型,用料当然不会太豪华,不过可以看到这个机器的线条感还是很有“索尼味”的,90年代的黑胶唱机大多是复古范、木纹、金属这样的组合,这台机器设计还是比较现代、简洁的,这种黑色+直线条+菱边在今天很多索尼的机器上还是能够找到,索尼是设计语言高度统一同时还保持着质量的公司。

      按键当然是传统的机械按键,外壳选用了塑料,略略有点廉价,这个角度上看上去很像我家90年代家用VCD机。

    33转和45转的切换按键。33转用于播放LP全盘,45转用于播放EP盘。


      从侧面来看,茶色的半透明防尘罩显得很美。


      背面有出厂日期贴标“Mar 2006”,看到这个贴标内心是很忐忑的,很疑虑这台唱机还能不能正常工作;另外内心也是极为震撼的,日本人把10年前的机器保存得这么好,甚至连电源插头及防尘罩转臂处的金属组件也没有锈蚀和氧化的痕迹。


      背面的铭牌标识输入电压100V 2W,功耗出奇的低,国内用需要用到220V电源转换器,机器的音频输出也比较寒酸,就只有一组RCA莲花头而已。


      打开防尘罩,铝金属制作的唱盘闪闪发光,完全没有氧化的痕迹。


      机身内印刷有更换唱头的图示。

      侧面视图。

      在家里随便找个角落一放都是很好看的,这台唱机虽然是10年前的设计,但是看起来并不老土,所以想想十多年前索尼推出这台唱机的时候它的外形是有多潮。

      PS-V800和唱片放在一起的时候,复古的味道就出来了。
      模拟唱片当然和数字音乐没法在精度上相比,但是音乐承载在黑胶唱片这一载体上,除了音乐外往往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发黄的封面是时间流过的痕迹,唱片磨损混入沙沙的杂音是时光走过的余声。

       放上唱针就很有感觉了,作为入门级唱机,这台PS-V800当然选择的是比较廉价的动磁(MM)唱头,唱针更换很方便。

      从这个角度看上去,银色的唱盘、黑色的唱片、黄色的标签以及SONY的信仰标在一条线上完美融合,光影迷离,就差声音了,很多黑胶玩家就是被这样的美丽画面和声音勾掉魂的吧?

      这台机器在HiFi发烧友、骨灰黑胶玩家的眼里当然只是一个玩具,最终我把它放在我凌乱的工作室里,接驳的音响是Edifier S2000MK Ⅱ,在工作室里工作的时候不求音质,有个声音陪伴就是很好的。

      通电后发现唱盘未转,电机空转,揭开唱盘垫看看果然是皮带在运输过程中脱落了。于是卸下唱盘维修,顺便也看看这台机器的内部结构。

      取下唱盘后发现皮带都绞入到齿轮组里了,万幸没有绞断。内部看上去伐善可陈,组件并不复杂,毕竟是低端机型,采用最简单的带动结构,均衡器也内置在机器中。

      装好皮带后第一次上唱片又遇到了问题,唱针跳针,仔细观察了一下唱针已经歪了,这台机器应该当年就是因为唱针受损而变成了库存机。所幸包装内还有一枚新的唱针可以替换。

      装好新唱针之后,当美妙的音乐随着唱片的转动缓缓地从音响流出的时候,激动得差点流出泪来,机器工作正常。

      不过在随后的使用中却发现了问题,平衡锤松垮垮的,导致在播放完唱片后唱臂不能正常抬起,不知道是不是快递在运输过程中造成了损坏,暂时还没有找到调整维修的方法。

      试听了几曲,总的感觉是声音极暖,搭配S2000MKⅡ有点肉肉的感觉。不过这种暖暖的声音很有情调,加上唱片里老歌比较慢的节奏和比较陈旧的唱腔,甚至曲目间隙“嗤嗤”的底噪音都会让人感觉到很怀旧的味道,想起小时候听收音机时同样有这样的杂音。

      打算后期接驳一个好点的耳放调节下声音,中高频段拔亮一点。其他的声音表现基本上比较一般,解析度更谈不上了,声音细节并不多,而且中下盘略微有点混沌。不过,还是很高兴闲下来的时候有这样一台机器听听那些封面发黄的老唱片的。

    模拟唱片当然和数字音乐没法在精度上相比,但是音乐承载在黑胶唱片这一载体上,除了音乐外往往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发黄的封面是时间流过的痕迹,唱片磨损混入沙沙的杂音是时光走过的余声。

你有100首歌,在电脑里无非是100个文件图标;而你有100张CD、LD唱片,满满的堆在书架上,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你看一本名人的传记,如果是纸质实体的书,你可以看着书签、书脊有那种“我阅读了这个人人生的一半了“的感觉。如果你是用平板、电子书进行阅读,看多少书你拿的都是同一台电子阅读器而已,数字页码的变化,不会给你这种特别的感觉。

就如你暗恋很久的那个女生有一天她从QQ上发个信息说“我喜欢你“和她郑重其事地在一张卡片上用娟秀的字迹写下”我喜欢你“是不一样的,后者这一载体往往附加了更多的情感信息,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天还有那么多人喜欢CD、喜欢黑胶、喜欢卡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文末要向某些“爱国人士”致歉,以往我分享一些日本品牌的设备使用体验的时候总是有人骂,我对此深表歉意,“对不起,我又给日本捐钱造子弹了“。

       这篇文章没有谈“信仰“,80年代出声的小孩当时基本上没什么好的电器、数码设备可以用,早先进入中国市场的索尼、松下、三洋等电器在当时真的是最先进最好的机器,所以很多人慢慢的对这些品牌产生感情。但是今天”信仰“二字我也是不太敢谈了,很多人在反对、耻笑、嘲讽索尼党的信仰,知乎上就有不少人用索尼的亏损、手机的难用、ipod击溃Walkman等例子来攻击索尼党,其中有人就骂”信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盲目,一种无知。“
       我并不认同信仰是一种无知这种说法,即使如此,无知也是一种活法,而这又关你JB事呢?

        微博@ITZY小安 欢迎关注 http://weibo.com/cgbd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景音乐:Wonderful World 专辑:hisMoment 艺术家:Malo

评分

参与人数 1 威望 +20 收起 理由
PairLens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安.WEN

39

粉丝

3

关注

408

文章
积分
1071
关注 私信

热门帖子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 首页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