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本 选左还是选右?I7 7700HQ+GTX1050TI游戏本能硬抗I7 7700K+GTX1050TI...

11945
选左还是选右?I7 7700HQ+GTX1050TI游戏本能硬抗I7 7700K+GTX1050TI台式机?

自从INTEL 第七代CPU和Z270芯片组发布之后,一直看到的都是桌面版I7 7700K的信息,但是其移动版主力I7 7700HQ却一直难得见到,而NVIDIA也见缝插针得插入了他们的GTX1050TI进入I7 7700HQ的笔记本模具中,作为一款通用型的笔记本模具而存在,传闻移动版的GTX1050TI竟然比桌面版的独立显卡GTX1050TI还要给力今天就来扒一下I7 7700HQ+GTX1050TI这款取代I7 6700HQ+GTX960M的笔记本模具配置!
为了准确得到这款笔记本配置的数据,那么我选择了一台ITX平台的I7 7700K+GTX1050TI的配置来对比测试,看一下笔记本能达到台式机效能的多少。


这次I7 7700HQ在6700HQ基础频率从2.6G提高到了2.8G,而最大睿频则从3.5G提高到了3.8G,缓存和功耗都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相对台式机的7700K基础频率4.2G最大睿频4.5G还是差距比较大的。废话少说,开箱先!


速度转掉了去年购入的火影金刚T1之后,我入了火影金刚T2,无它,价格比机械革命便宜点而已,品质一样的,其实笔记本的品质最重要是模具,现在都是OEM ODM代工,找一样的厂家代工贴不同的牌子,投入不同的渠道,扛不同的渠道运营成本而已!




外观而言, 和火影金刚T1并没啥不同之处。


笔记本的后面依然是两个散热格栅设计,当中是IO接口区,DC电源接口、HDMI、RJ45千兆网口、USB3.0两个、USB3.1 Type-c一个。



开屏




由于采用了LG的一块15.6的FHD IPS,所以屏的效果还可以。




从可视角度而言,这块IPS其实一般,这和笔记本薄层的背光设计有关。RGB键盘好评了,这一代模具RGB键盘成为标配了。


顶盖的LED LOGO



前置左右立体声音箱



背置左右散热格栅


背壳拆解很简单,感觉就是为了方便自己升级而设计的。




原配内存其实就是金士顿DDR4 2400 8GB的普条,我懒得折腾了直接买了一条,凑了16GB



原配的SSD很少见,是海力士原厂的PC300 NVME 256GB,PCIE3.0X4 M.2接口支持NVME。


单面颗粒



拿掉帖纸可以看到从闪存缓存主控清一色的是海力士产品,闪存颗粒是海力士的16NM MLC正片。


无线网卡是INTEL 8265


拔掉内存SSD网卡之后,可以看到键盘的排线


要做下一步拆解必须拔出排线,其实下面的拆解过程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请勿模仿。


这个模具继续拆解需要下下掉屏轴盖


然后下掉两个散热格栅


下掉背面所有螺丝之后,从边缘用名片剥离即可拆解键盘盖。


键盘盖和指点板均采用排线链接在主板的PCB上


下面就是可以看到双风扇设计正对着背面的2个散热格栅


拿掉黑色的胶纸则可以看到主板了


继续将主板拆卸出来,可以看到完整的散热模式,双风扇四热管


拿掉散热器仔皇后可以看到主板全貌


首先是移动版本的GTX1050TI核心,N17P-G1-A1,这和桌面版的GTX1050TI的GP107-400-A1核心编号明显不同。GPU核心采用三相供电,显存一相,显存采用4颗1GB容量的32bit的三星GDDR5,组成4GB 128bit GDDR5的显存群。


I7 7700HQ的是BGA焊接在主板上的不可替换,其核心也是长方形的,和下面的正方形PCH南桥一样,无任何可以明确识别型号的标识。CPU供电设计采用5相供电设计,其中核心三相,核显两相。其实目前的软件还是无法识别PCH南桥的,但是我怀疑不是HM170就是HM175。


BIOS辨识

下面对比我组建的竞争对手台式机平台:


主板:华硕Z170I GAMING PRO


CPU:I7 7700K


NVME SSD:SKhynix PC300 256GB

SATA SSD:金士顿UV400 240GB

内存:金士顿HYPER X DDR3333 8GBX2

为了对比测试的公平,我强制这对内存运行在2400 17 17 17 39 2T下,和笔记本内存运行频率一致。




铭瑄的GTX1050TI 4GB GDDR5标准版,这是不带外接供电的GTX1050TI








铭瑄的JETSTREAM GTX1050TI 4GB高频版,带外接6PIN

合体


测试电源:酷冷V850


散热器:酷冷暴雪T400加日食


下面我开始对比测试

1、CPU识别部分


I7 7700HQ的GPUZ参数,14NM工艺,KABY LAKE核心,四核八线2.8G,最大睿频3.8G


从AIDA64检测可以看到,主频是2.8,四核最大睿频3.4,单核最大睿频3.8。


I7 7700K的GPUZ参数,14NM工艺,KABY LAKE核心,四核八线4.2G,最大睿频4.5G


从AIDA64检测可以看到,主频是4.4,四核最大睿频4.4,单核最大睿频4.5。

2、PCH南桥识别


PCH南桥用了一个非常陌生的代码IDA152,这不同于我们常见的HM170,所以怀疑是HM175。


Z170I GAMING PRO则无任何悬念

3、内存参数同步调整


I7 7700HQ 内存控制器原生支持DDR2400,可以看到金士顿的DDR2400内存运行在双通道2400 17 17 17 39 2T下。


为了测试公平我将17 7700K平台的DDR3333频率降低到2400 17 17 17 39 2T与笔记本同步。

4、核显侦测


I7 7700HQ核显是HD630,这个和I7 7700K是一致的,对于独显本而言其实也没啥好说的。

5、CPUZ 效能测试


那么对于I7 7700HQ的粗测也可以看出,多线程相当于I7 6700K的87%左右,3.4G和4.2G的四核满载的差距还是客观存在的,假如计算主频比的34/42在80%,但是这多出的7%就是工艺步进的差距了。


I7 7700K则相当于6700K的114%左右,按照这个测试的评分,比I7 7700HQ的多线程效能高出27%。

6、内存读写效能


I7 7700HQ内存双通道2400 C17的读写在3.23W和3.5W左右,延迟69.5ns


I7 7700K内存双通道2400 C17的读写在3.37W和3.48W左右,延迟63.0ns。差距确实存在,但是不大。

7、M.2 NVME读写


I7 7700HQ平台M2的海力士PC300 256GB NVME测分1794


I7 7700HQ平台M2的海力士PC300 256GB NVME测分1844,其实这个差距可以纯粹认为是CPU主频带来的对4K读写的BOOST效果,除了4K读写随着频率差的变化以外几乎无改变,PCH南桥的NVME磁盘效能是基本一致的。

8、SATA磁盘效能


I7 7700HQ平台SATA的金士顿UV400 240GB测分1002


I7 7700HQ平台SATA的金士顿UV400 240GB测分1053

结果和前面的NVME测试是一致的,CPU主频对4K读写起主要作用了,实际的PCH磁盘效能差距不大。

9、GPU识别


这颗移动版的GTX1050TI确实让我大跌眼镜了,桌面版的TMUS是48,移动版本提高到了64,而核心频率则是直接在桌面版1293基础上增加了200MHz,而BOOST频率更是从桌面版1392基础上提高到了1620MHz,而其他参数基本没变化。


标准版的铭瑄GTX1050TI 4GB GDDR5


高频版的JETSTREAM GTX1050TI 4GB

10、3DMARK测试


I7 7700HQ+GTX1050TI


TIME SPY:2528


FIRE STRIKE ULTRA:1891


FIRE STRIKE EXTREME:3637


FIRE STRIKE:6982



下面是I7 7700K+GTX1050TI标准平台


TIME SPY:2446


FIRE STRIKE ULTRA:1783


FIRE STRIKE EXTREME:3481


FIRE STRIKE:6731





下面是I7 7700K+GTX1050TI高频版平台


TIME SPY:2631


FIRE STRIKE ULTRA:1924


FIRE STRIKE EXTREME:3674


FIRE STRIKE:7042

这里很明显可以看出来,即使有27%的多线程CPU效能差距,但是显卡的先天强势无法掩盖,所有3DMARK结果也说明了问题,在游戏测试中,I7 7700HQ和移动版的GTX1050TI还是比I7 7700K加桌面版的铭瑄GTX1050TI技高一筹。游戏表现中的CPU的差距并不足以拉平GPU上客观存在的差距。移动版受累于功率限制,即使所有参数都超越高频版GTX1050TI,但是实际测试完全被高频版所压制,所以玩游戏,你盲目强调CPU是不完全灵的,但是盲目追求GPU参数也不一定灵的,GPU的功率负载也是一个关键,但是适度增加GPU投入会比投入CPU来的更加明显!

那么对比测试完毕,在回到这台笔记本模具的本身去看下散热和面板效果。


这台T2使用的面板是LG的LP156WF6-SPK3


屏库的资料是LG原厂的AH-IPS屏,6bit面板,FHD分辨率,对比700:1,这里也可以解惑我刚才对可视角度一般的原因,资料显示是上下左右可视角度均为最小80度,这和厂家宣传的可视角度最大178度是不同的概念。

散热而言,I7 7700HQ的温度确实有降低

AIDA64 FPU单拷CPU,FURMARK拷GPU,双满载的情况下15分钟,CPU 77度左右,GPU 62度,说实话,对于一台笔记本来说,满载拷机这样的温度是令人非常满意的,如果换成I7 6700HQ和GTX960M此时就这个模具的散热已经妥妥CPU在90度附近了,而GPU会在75度以上,而此时I7 7700HQ加上GTX1050TI移动版的配置让人顿时安心了太多太多,让我此刻对做出换掉I7 6700HQ和GTX960M的T1游戏本的决定感到非常的明智!



我最终想了一下是否两个M2都是支持NVME的,所以我做了这个测试!两个M2插满NVME的LITEON T10 SSD,然后进入BIOS看识别。


可以看到两个NVME SSD都是可以完美识别的


然后我发现了CSM设置,我非常好奇的想尝试下是否BIOS里有最新的ME组建支持NVME RAID0,于是就打开了CSM


然后SATA这里选择RAID,重启,再进去,依然没有发现IRST选项,这意味着这个本子是不可NVME RAID0的,最大容许2个NVME SSD和一个SATA SSD。


最后说下本子自带的RGB控制软件还是很好用的,


键盘RGB灯光

总结:

过去的游戏本是完全无法和台式机硬抗的,因为其温度注定了软肋,越高配的游戏本热的越像狗,就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最终还是逼迫人回到台式机去了,但是I7 7700HQ这一代的CPU配合GTX1050TI让人貌似看到了游戏本的曙光,温度控制的非常好,移动版的GTX1050TI效能完全压制桌面版GTX1050TI无法抬头,这套配置让人在玩游戏的时候会消除对温度的恐惧,让我觉得抛弃I7 6700HQ+GTX960M那么的无怨无悔,别说性能有提升,就是没提升光这温度的下降也会让我动心的,说游戏本硬抗台式机其实是个笑话,但是仅仅针对玩游戏而言,这两套平台在游戏中收益较大的还是这套游戏本。当移动版GTX1050TI反超桌面版但是被外接供电的高频版所压制的时候,我顿时觉得对于1050TI这种卡来说功率全开的权重加成太多了,如果台式机果断还是选择有外接供电的JETSTREAM GTX1050TI能获得比较高的效能,不过至少这一代移动版在没有M这个代号了,让人觉得老黄确实厚道了一次。

那么我们大约计算一下这样一台游戏本性能的台式机的价格:

CPU:一颗I7 7700的价格在2000左右

GPU:铭瑄GTX1050TI 4GB GDDR5高频版在1100左右

内存:DDR4 2400 8GBX2在800元附近

NVME SSD:一块效能略差于海力士PC300 256GB的INTEL 600P 256GB价格在650元附近

主板:一块最普通的B250主板京东最平650元

散热器:随便选一个50块钱的好了

机箱:随便选个100元的

电源:350W 200元左右

这样一套到处短板的主机在5550元了,对了你还少一台显示器和一套键盘鼠标把。都用最差的650块钱的21.5寸1080P TN屏幕和普通的50一套的键鼠,这样也在6250元了是吧。如果你选择一个心仪的机箱,一个400W的金牌电源,一台自己觉得可以接受的IPS FHD显示器,那么分分钟破7000块,那么面对一套非常接近的等同配置的游戏本而言,你会如何选择确实是个很为难的问题了。

现在说说这个游戏本使用中的一些缺点:

1、4400MA的电池其实对于这一台本子来说要完成便携性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你不随身带上150W的电源适配器是不可能的,这个级别的游戏本的移动便携性确实不行的,放家里做一台紧凑型移动游戏机是可以的。

2、按照道理说HM175也好,HM170也好,BIOS里的ME模块带有IRST的话,是应该可以组建NVME RAID的,虽然不是很重要,也不安全,但是总觉得有不爽存在。

3、这个模具的搭配可能正好是1050TI配合FHD刚好平衡了,但是配合2K屏,1050TI立刻就鸡肋了,所以这个模具不可能做出效能太惊艳的型号出来。

gaojie20

5

粉丝

0

关注

12

文章

积分
39
关注 私信

热门帖子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 首页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