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hifi发烧圈的玩法众多,堪称百花齐放,有玩开盘机,黑胶唱机,磁带,DAT,CD,数码流。他们就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儿子、儿子的儿子”的关系,说到老练当然是爷爷奶奶了。他们是最为成熟,最有阅历的,最有内涵的。但是可以说基本没啥潜力,继续吃老本而已。而数码流作为后起之秀,以年轻一代为代表的最新玩法,集年轻、时尚,活力于一身,就如一匹黑马,随时能成为下一只妖股。呵,但这不知道是什么年后的事情了。 ![]()
话还是要说回来,当今的hifi界,数码流作为音源可是称之为最不入流的玩法,甚至会被某些老烧们鄙视,而受他们诟病的最大一个原因就是声音浮躁的数码声,数码声已作为数码流的代名词,pc成为了数码声的发源地。真的回天乏术了吗?我只想说一句,“一切皆有可能” 要解决数码声,你首先要知道数码声是什么?产生数码声的源头在哪里?在我看来,数码声就是干、硬、锐,听似素质高,但细听显浮躁不安、不耐听的声音。而产生数码声的源头,一套系统要寻找问题,必须去逐步排除。 根据我的经验,pc跟cd相比,数码声产生的源头在于数字部分,因为解码器和后端都可以一样。在pc系统数字部分是由pc+数字界面组成的,那就是说pc和数字界面直接就决定了一套系统的档次。所以抛开pc谈界面,或者抛开界面谈pc都是耍流氓。 误区1:数字界面能杜绝电脑端的一切影响,不管什么样的pc,只要数字界面一样,最终输出的数字信号就一样。 数字界面的进步神速大家有目共睹,从最初的同步传输,自适应,到现在的异步传输,还有各种隔离,不共地设计,原理什么的就不解释了,楼主也不专业。但根据楼主的实践经验,尽管pc usb后面的一样,pc不一样的话,声音就不一样。 最简单的,楼主就换了一条pc的内存条声音就有了较大的差异,再说了,现时大部分界面的数字处理芯片都必须经过usb取电,如hydra-z,大部分的usb解码一体机。(断掉usb的供电线是不工作的),usb电的质量也能直接影响界面最终输出效果。根据我的经验,pc里每一个硬件都有各自的声底,而对声音影响最大的要数pc的电源了。 电源作为音响系统的重中之重,会直接影响一套系统的成败,就如lynx hilo,Wadia Di122等,换电源得到了档次的提升都是因为原配电源太差了。话说回来,pc的电源,开关电源。不是说开关电源不好,真正用于音频设计的开关电源都是价值不菲的。然而pc使用的初衷也不是为了音频,这也使得pc电源在音频领域里听感较差。换上线性电源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
少帅全线性电源 ![]()
西蒙线性电源+G大ATX模块 误区2,pc不是音响系统的一部分,没必要做避震,做了避震也不会影响最终的数字输出。 避震对一套音响系统的影响,懂的人自然会懂?我听过一套50w的cd系统,cd转盘是yba的cdt450,换上了瑞士瑞宝的脚钉,声音的稳定度,密度和质感马上得到了提升。但是好多人玩pcfi却忽略了pc的避震。看到这里很多人都笑了,也许很多人不承认pc就是音响的其中一部分,pc玩避震简直就是扯谈。 现时的各种数字转盘,说白了就是一台小pc,只是系统不一样,就如qa661,基于单片机开发的,Aurender的W20数转,卖10多万,有usb2.0规范的输出,内建了一个特好的时钟,其实就是一台音频特制的电脑,那么请问,这些是音响系统的一部分吗?可以通过更好的避震来提升效果吗? 普通pc的震动,由于内置散热风扇,开关电源和铁皮机箱,站立式设计的加成下,噪音和震动感人,从hifi的角度看,非常不合适。解决办法可以换STREACOM或者HDPLEX的全铝被动散热机箱,配合线性电源和固态硬盘,可以实现零噪音运行。 ![]()
STREACOM FC10 被动散热机箱 ![]()
HDPLEX 被动散热机箱 误区3,PC的USB怎么搞都不如CD转盘,甚至不如数播。 许多人认为usb并不适合音频,甚至有人谈usb色变。持这观点的一般是使用中低端解码一体机受过伤害的,某些diy的或中低端解码内置了界面,有些虽然是xmos,但由于对内置界面设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或者设计水平有限,导致出来的效果比较差,从而得出此结论。这也是为什么会有xmos被国内大神玩坏了的说法。 有些则使用了优秀的界面,结果还是比不上数播和cd转盘。这种情况就与界面前的pc有关了,如果pc是普通pc,确实怎么搞都不如同档次的转盘和数播,主要在声音的稳定度,密度是比数字转盘差。但经过上述优化,PC+usb界面胜过普通数播是不难的事情了,楼主现在的系统,机箱还是普通机箱,没做避震,界面是qa730u也能胜过自家qa661了,换一个好点的界面还能达到更高的层次,这就说明了pcfi并没有那么不堪。 那么普通pc为什么差于优化好的pc,这里就涉及到usb输出质素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usb的附件在最近这两年开始爆发。详情请看2楼。 误区4,pc的系统和系统优化跟音质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信大家都有体会,mac和win比,mac出来的声音则更好,win7跟win8比,win8则更好。这说明了系统对声音是有影响的,pc要取得更好的效果,pc系统也要作优化,如关闭节电,关掉睿频,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进程,调整优先级等。要追求极致的当专机专用,推荐装daphile系统,一个基于Linux 的 HIFI OS,专门为pchifi优化,无须键盘鼠标,全部操作可以由手机,ipad,平板进行。但建议dphile系统不要装在u盘,否则影响效果。 ![]()
通过WEB控制daphile系统 ![]()
通过手机控制的daphile系统 经过上述优化,pc也能hifi了,加上好的数字界面,相信不会比cd转盘差。但是会有人说太折腾太高深了,还是玩cd,玩数字转盘算了。这个确实,这种玩法的乐趣在乎玩,也许只适合pcfi的忠实玩家,如果只想愉快地听歌的话还是别折腾了。 上面谈到了usb输出质素的问题,下面接着来探讨一下。首先说说普通pc为什么差于专机pc,首先在系统和软件优化同等的情况下。专机pc的电源使用线性电源(不用atx模块),在噪音方面会比普通pc的开关电源优秀许多。而后,电源作为pc的动力源泉,在pc里的主板,cpu,内存,硬盘都得到了线性电源的加成。最后,无论你用什么数字音频输出接口,pci接口,板载光纤,火线,雷电,usb,统统都是有线性电源的加成。ok,那么usb输出部分线性了,数据传输部分呢?在线性电源下,各大硬件运行会更平顺,稳定,低噪。数字传输质量只会更好。专机优化是改善usb传输素质的方法之一,也算是比较治本的方法了。 然后说说usb处理附件,就如ifi的iusb3.0,在国内基本找不到一篇评测,甚至听感,反倒在国外评测还真不少,这现象说明什么呢?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ifi这个牌子在国内关注度并不高,而usb3.0的价格也不太友好,很多人不愿吃这个螃蟹。但是,楼主觉得其中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pchifier对于usb处理的认知,大部分国内玩家相对国外玩家确实稍显落后了。 纵观一下国内烧友的现状,解码器占据了hifi发烧圈的半壁江山,现在玩pcfi的烧友升级动不动就升级解码,这样真的合适吗? 许多人对数字这一块认知不足,在音源部分认为解码才是影响整套系统的NO.1,不好听赖解码等等。在楼主看来转盘和解码同样重要,转盘这一块还重要那么一点。这正是为什么好的转盘卖得比解码还贵的原因。如果数字质量顶级,后面的解码只要没多大毛病都能飞起来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感觉。 不扯太远了,只想让大家知道数字质量的重要性。而从广义上说,usb音频输出可以归为数字输出。USB作为pc数字输出的必经路之一,重要性不必多说,所以市面上出现了多种usb优化附件,如:逸恒魔方,泰坦鸟,ifi iub3.0,iPurifier,线圣jitterbug,声技MC5等。这些产品在工作原理上都大同小异,泰坦鸟,ipurifier,线圣jitterbug,声技MC5这4款是主要是对usb电源进行净化,泰坦鸟和ipurifier多了信号重整,它们不需要外置电源就能工作。而逸恒魔方和ifi usb3.0是有外置电源加持,处理后的usb电源是再生的。 ifi usb3.0外观并不陌生,它家的micro系列长得都一个样子。 ![]()
![]()
![]()
![]()
![]()
至于介绍,截取官方的产品描述,客官们请看楼主不专业就不哆嗦了。这里主要说说听感。 ![]()
iusb3.0接上与否听感差异还是很明显的,iusb3.0接上后整体声场略微后移,声场深度增加,立体感强了,变化最大是声音的毛刺感减少了,声音顺滑不少。比较惊喜的变化是某些歌曲原来并不注意的细节突然跑出来了。可能由于背景黑了,底噪减少,原来弱音的细节得到了加强,变清晰了,如陈影-朋友别哭1分10秒开始持续到2分钟,12点方向的微小击打小鼓的声音听得特别特别清楚。 卸下usb3.0之后,声音立体感减弱,靠前,变平面了,声音也薄了。刚才感到惊喜的细节,现在仔细的听还存在,但是没有那种质感了,所以平时不怎么注意。 iusb3.0还有个好处就是支持两组双USB输出接口,一组用来接双头u线,一组的power only接口可以单独接2.5寸hdd和2.5寸ssd。如果不是专机的话这个用处很大,因为这个电的质量比普通pc供硬盘的开关电源纯净许多。 ![]()
![]()
pchifi玩的就是usb等音频接口的数字输出质量。玩好了绝对不输高端的cd转盘,下一次测试将会加入YBA cd430。期待优化好后PCfi与传统高端cd的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