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接口部分从左往右分别是:
BIOS flash Back按钮,2 x Antenna IPEX天线接口、DP1.4和HDMI1.4、2 x USB 3.2 Gen2 Type-A (10 Gb/s)、1 x PS/2接口、2.5G RJ45网口、2x USB 3.2 Gen1 Type-A、1G RJ45网口、1x USB 3.2 Gen1 Type-A、1 x USB 3.2 Gen2x2 Type-C、2x USB 3.2 Gen2 Type-A。
USB-IF公布最新规范,USB 3.0、USB 3.1 Gen1/Gen2的命名都将消失,统一划入USB 3.2的行列,三者分别再次改名叫做USB 3.2 Gen 1、USB 3.2 Gen 2、USB 3.2 Gen 2×2。它们还各自有一个市场推广命名,分别是SuperSpeed USB、SuperSpeed USB 10Gbps、SuperSpeed USB 20Gbps。
SATA A1、A2则是由Asmedia ASM1061提供,独立于PCH以外。
所以这里你想用满三条M.2的话,那么SATA也只有2、3、A1、A2可用。
总结
为什么如此期待这张主板呢,原因有两点:
Z490 Taichi使用10TH的Comet Lake S CPU的PCIe Lane的配置是非常完美的:16+8+4,3个满血x4的M.2确实引发极度舒适,Nvidia Quadro RTX5000 专业级显示卡 + Intel X710-T2 万兆网卡 + ASRock Thunderbolt 3 AIC 雷电三扩展卡这种级别的工作站配置是完全可以很舒适的容纳下的,并且还有三个满血的M2。
Z490 Taichi还携带一个ASRock BFB的功能:
上图为华擎BFB功能对非K系列的几款Comet Lake S CPU操作后获得的全核性能提升,但目前的提升频率仍取决于使用的散热器。
至此Z490 Taichi的硬件部分就基本介绍完毕,其实Z490高端和低端产品的区别我想更多的是在于对11TH的Rocket Lake S CPU以及PCIe Gen4的预留支持,毕竟谁都希望一代芯片组可以支持更长的服役时间,而PCIe Gen4就是更好的适配Rocket Lake S系列CPU的关键因素。这张主板测试的其他性能部分目前无法进行,只能静待10TH的Comet Lake S CPU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