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0XT怎么选?ASRock Radeon RX 5700 XT Taichi OC+评测
3363
前言
Radeon RX 5700 XT已经上市一段时间了,究其不温不火的主要原因我认为还是AMD的驱动完善程度决定的,自从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 20.2.1驱动发布后,实际对于5700XT系列的稳定性和性能有了一些提升,其实AMD显卡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驱动,驱动一次大更新,显卡性能提升一次,这一点从VEGA64上市不敌GTX1080到一年后直接小幅超越GTX1080的事实,都直接说明了AMD驱动的有效性,所以借着20.2.1驱动的发布,再来评测一下AMD 5700XT。那么这次带来的就是非公版旗舰级显卡ASRock Radeon RX 5700 XT Taichi OC+ 的评测。
开箱与拆解
[img][/img]
▲包装正面
[img][/img]
▲包装背面
[img][/img]
▲开箱
[img][/img]
▲附件全家福
[img][/img]
▲华擎在散热风扇上使用了2颗90mm无光风扇和一颗80mm ARGB风扇,这颗扇子可以与支持Polychrome SYNC的华擎主板同步。
[img][/img]
▲3D金属背板
[img][/img]
▲整卡规格为324.35 x 145.39 x 53.18mm,标准的双槽为40mm附近,很明显这张显卡虽然双槽实际占用2.5槽位。
[img][/img]
▲显卡顶部设有太极ARGB信仰灯,双8PIN外接供电
[img][/img]
▲接口部分是4个DP1.2+2个HDMI2.0的组合,6个接口目前也是独此一家。
[img][/img]
▲背板螺丝下掉直接拆卡,可以看到散热庞大的规模:五热管穿FIN+全铜均热板的散热模块。
[img][/img]
▲大厂常用的金属加固框架
[img][/img]
▲拆掉金属框
[img][/img]
▲本体PCB暴露
[img][/img]
▲拆掉背板
[img][/img]
▲PCB正面
[img][/img]
▲PCB背面
▼关于供电解析,我们不得不说到几颗IC
[img][/img]
▲IR35217是8相PMW控制器。
[img][/img]
▲VISHAY SiC632A 是一颗DR.MOS ,SiC632A最高支持 50A 的工作电流。
[img][/img]
▲NCP81022是2相PMW控制器。
[img][/img]
▲GPU VRM:主控IR35217(红色)是8相PMW控制器,管理10(VDDC)+1(SoC)相VISHAY SiC632A(绿色)DR.MOS ,SiC632A最高支持 50A 的工作电流。其中10相(VDDC)中有多颗并联存在,实际为7相,这部分为GPU电源管理部分。
[img][/img]
▲VRAM VRM:主控NCP81022(红色)是2相PMW控制器,管理2+1相VISHAY SiC632A (绿色)DR.MOS ,其中右边2个SiC632A 并联为1相,左边1个SiC632A 独立1相,SiC632A最高支持 50A 的工作电流,这部分为显存电源管理部分。
[img][/img]
▲Micron显存编号D9WCW,其具体型号MT61K256M32JE-14:A 、额定运行频率1750 MHz 。
[img][/img]
▲GPU-Z参数一览
[img][/img]
华擎(ASRock)RadeonRX5700XTTaichiX8GOC+太极显卡3399元京东去购买看百科
[img][/img]
▲鉴于目前RX 5700XT的卡皇还是不少的,所以我就列举一下目前的五张卡皇以及公版和50周年纪念版的供电设计、频率预设对比一下:
AMD Radeon RX 5700XT
因为50周年纪念版和公版做工上没有区别,只是外壳区别而已,所以这里不再赘述。
[img][/img]
[img][/img]
[img][/img]
▲GPU VRM(黄色):主控IR35217(红色)是8相PMW控制器,管理7(VDDC)+1(SoC)相FDMF3170(绿色) DR.MOS,FDMF3170最高支持 70A 的工作电流。其中7相(VDDC)中无多颗并联存在。
▲显存电源管理(蓝色):主控IR35217(红色)是虽然是8相PMW控制器,这里用来管理2相FDMF3170(绿色) DR.MOS,FDMF3170最高支持 70A 的工作电流。
▲公版的显存有用三星也有用镁光的,这个按批次分,但是频率依然是1750MHz。
对于50周边纪念版而言,确实需要进行一些Sort,但对AMD而言,这点核心的挑选不是什么问题。
ASUS ROG STRIX Radeon RX 5700 XT GAMING OC
[img][/img]
[img][/img]
[img][/img]
▲GPU VRM(黄色):主控IR35217(红色)是8相PMW控制器,管理10(VDDC)+1(SoC)相IR TDA21462(绿色) DR.MOS,IR TDA21462最高支持 60A 的工作电流。其中10相(VDDC)中有多颗并联存在,实际为7相。
▲显存电压管理(蓝色):主控IR3567B(紫色)是6+2相PMW控制器,管理3相IR TDA21462(绿色) DR.MOS,IR TDA21462最高支持 60A 的工作电流。
▲显存用的依然是Micron显存,编号D9WCW,其具体型号MT61K256M32JE-14:A 、额定运行频率1750 MHz 。
值得一提的是ASUS这张卡用的是全套的英飞凌IOR方案!
PowerColor Radeon RX 5700 XT Red Devil
[img][/img]
[img][/img]
[img][/img]
▲GPU VRM(黄色):主控IR35217(红色)是8相PMW芯片,管理9(VDDC)+1(SoC)相NCP302155(绿色) DR.MOS,NCP302155最高支持 55A 的工作电流。其中9相(VDDC)中有多颗并联存在,实际为7相。
▲显存电压管理(蓝色):主控NCP81022(紫色)是2相PMW芯片,管理2相NCP302155(绿色) DR.MOS,NCP302155最高支持 55A 的工作电流。
▲显存用的依然是Micron显存,编号D9WCW,其具体型号MT61K256M32JE-14:A 、额定运行频率1750 MHz 。
Sapphire Radeon RX 5700 XT Nitro+ Special Edition
因为Sapphire Radeon RX 5700 XT Nitro+和Special Edition在做工上并无区别,所以这里不再赘述。
[img][/img]
[img][/img]
[img][/img]
▲GPU VRM(黄色)主控IR35217(红色)是8相PMW芯片,管理8(VDDC)+1(SoC)相NCP302155(绿色) DR.MOS,NCP302155最高支持 55A 的工作电流。其中8相(VDDC)中有2颗并联存在,实际为7相。
▲显存电压管理(蓝色):主控NCP81022(紫色)是2相PMW芯片,管理2相NCP302155(绿色) DR.MOS,NCP302155最高支持 55A 的工作电流。
▲显存用的依然是Micron显存,编号D9WCW,其具体型号MT61K256M32JE-14:A 、额定运行频率1750MHz,被设定在了1800MHz。
个人见解是Special Edition只是在Sapphire Radeon RX 5700 XT Nitro+基础上进行了Sort而已,主要是GPU核心体质,至于显存其实都一样100%可以达标1800MHz。其实Special Edition只是在ASRock Radeon RX 5700 XT Taichi X OC+发布后急急忙忙推出的应对产品,所以根本来不及对供电PCB进行修改,只是Sort一下体质就匆忙上线了,其目的应该是维护Sapphire AIB的高端旗舰产品的定位,很可惜在于这不是一款原生定义在旗舰设计的产品。我本以为Sapphire会出一款很夸张的毒药版来压制ASRock和ASUS,结果其实蛮失望的,看来只有期待5900XT毒药版了。
小总结:
供电部分最好的应该是ASUS ROG STRIX Radeon RX 5700 XT GAMING OC ,10+1(GPU)+3(VRAM)相全套的IOR方案,DR.MOS是最大60A。
[img][/img]
华硕(ASUS)ROG-STRIX-RX5700XT-O8G-GAMINGOC1770-1965MHz猛禽游戏显卡8G3649元核心1770/1905/2010MHz,显存1750MHz京东去购买看百科
其次是ASRock Radeon RX 5700 XT Taichi OC+ ,虽然也是10+1(GPU)+2+1(VRAM)相设计,但是ASRock Taichi 并不是全套同厂家供电方案,用的DR.MOS是50A规格。
[img][/img]
华擎(ASRock)RadeonRX5700XTTaichiX8GOC+太极显卡3399元核心1810/1935/2025MHz,显存1750MHz京东去购买看百科
再次是PowerColor Radeon RX 5700 XT Red Devil 使用的9+1(GPU)+2(VRAM)相方案,DR.MOS最大55A。
[img][/img]
撼讯(POWERCOLOR)RX5700XT红魔8G游戏电竞独立显卡【年货狂欢红魔来袭】3499元无自营,核心1770/1905/2010MHz,显存1750MHz京东去购买看百科
然后是Sapphire Radeon RX 5700 XT Nitro+ Special Edition使用的8+1(GPU)+2(VRAM)相方案,这样对比下来,感觉是其实Sapphire Radeon RX 5700 XT Nitro+ Special Edition真的没那么强大的做工,8+1(GPU)+2(VRAM)的供电真的不算强大,DR.MOS也就最大55A而已,但是核心频率却被Sapphire设定到上了天,甚至一样的镁光显存也被Sapphire设定到了1800MHz,可能Sapphire对自己的GPU核心以及显存体质非常有信心。
[img][/img]
蓝宝石(Sapphire)RX5700XT8GD6超白金极光特别版1840-1965MHz/14.4Gbps8GB/GDDR6游戏显卡3599元Sapphire Radeon RX 5700 XT Nitro+ Special Edition 核心1840/1965/2035MHz,显存1800MHz京东去购买看百科
[img][/img]
蓝宝石(Sapphire)RX5700XT8GD6超白金OC3399元Sapphire Radeon RX 5700 XT Nitro+ 核心1770/1905/2010MHz,显存1750MHz京东去购买看百科
公版用的7+1(GPU)+2(VRAM)相方案。DR.MOS最高支持 70A ,甚至我并没认为公版的设计就比Sapphire差。
可惜京东自营大部分都无货了,看起来公版的数量还是不多。
这个供电方案的对比可以看出明显一分钱一分货,华擎太极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是仅次于华硕猛禽,非公版顶级RX 5700XT中做工用料位列第二。
关于频率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公版先出,随之PowerColor Radeon RX 5700 XT Red Devil 上市;然后ASUS ROG Strix Radeon RX 5700 XT Gaming OC上市,供电做的无比豪华但频率和前者保持一致;ASRock Radeon RX 5700 XT Taichi OC+ 是以ASUS ROG Strix Radeon RX 5700 XT Gaming OC为对标出的产品,所以供电接近频率略高;然后Sapphire Radeon RX 5700 XT Nitro+ Special Edition最晚出来,是对标ASRock Radeon RX 5700 XT Taichi OC+ 的产品,这时间段AMD已经过了新品期,市场完全在拼价格了,考量市场竞争力和成本问题,所以蓝宝的供电设计其实和华擎华硕完全没法比,只是强行预设频率拉高一点点,但是AMD的实际表现不是去看预设频率,主要是驱动会让诸多的感应器去探测核心和体质以及供电和周边散热环境综合考量后给出升压的指标,得出相应的频率去运行,我们可以得出的规律是几乎所有的5700XT的实际游戏运行频率都在Gaming Clock之上运行,体质好的甚至超越顶部的Boost Clock,所以预设频率并不能代表实际性能一定就高。比如说,这张卡的游戏频率实际跑在1970MHz,我去预设一个1800MHz或者1900MHz对实际性能没什么本质区别,标高一点频率无非只是多涨一点价的商业话术而已。
测试平台
配置
CPU:AMD Ryzen R9 3950X
主板: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BIOS P2.00)
内存:Apacer Panther Rage RGB DDR4-3200 C16 16GBX2
SSD:Hikvision E200Pro 1TB SATA x2
SSD:Samsung 970Pro 1TB M.2
散热:Jonsbo SHADOW 240 RGB
显卡:ASRock Radeon RX 5700 XT Taichi OC+
电源:Corsair SF750
机箱:Jonsbo A4
机箱配件
风扇:Thermalright TL-RS12 RGB x4
护罩:12cm不锈钢风扇护罩 x4
定制线材
SSD:[SATA 双头右弯 数据线 20CM 蓝线黑头] x2
风扇:[小王定制][Fan 4Pin一转二 30CM 镀银线] x2
RGB:[小王定制][Aura 5V 3Pin一转三 30CM 镀银线] x1
模组:[小王定制][SF750+A4机箱定制红色硅胶套装] x1
操作系统以及驱动
MircoSoft Windows 10 X64 1909 Workstation Edition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 20.2.1
板载软件
ASRock Polychrome Sync
这是一款ASRock开发的ARGB同步软件,类似ASUS的AURA。
[img][/img]
[img][/img]
[img][/img]
▲这次我使用了Apacer Panther Rage RGB DDR4-3200 C16 16GBX2内存以及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主板,在设置里可以看出主板显卡内存已经很好的实现了ARGB灯光的联动。
[img][/img]
[img][/img]
[img][/img]
[img][/img]
▲ARGB联动光效展示
ASRock Taichi Tweak
这是ASRock开发的第一款太极系列显卡的软件,内含默认、超频、静音和自定义四个模式
[img][/img]
▲超频模式是功耗控制在230W,频率不变
[img][/img]
▲静音模式是功耗控制在207W,频率不变
[img][/img]
▲超频模式是功耗控制在257W,频率不变
[img][/img]
▲自定义模式,允许Boost频率最大设定在2150MHz,显存最大设置在1900MHz,功耗最大设置在345W,我稍微做了一下渲染测试,核心频率确实运行在2085MHz,而且在不停变化,偶尔会到2100MHz。对于显卡的OC而言,这个模式比较有用。
超频表现与3DMARK Time Spy Extreme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 20.2.1,关于这个驱动有必要说几句:
[img][/img]
▲安装界面
[img][/img]
▲性能界面,下面在默认状态下跑个分。
[img][/img]
▲TSE总分4624,显卡分数4272,CPU分数8691,下面展示一下TSE全程的参数变化图表
[img][/img]
▲虽然GPU默认频率在1935MHz,,但是游戏的时候,Gaming频率最高在1962MHz。
下面说下TaiChi这张卡的超频设置:
1、通过驱动程序超频
[img][/img]
▲尝试用驱动破解TDP超频,找了一个实验成功的频率设置,供参考:
GPU核心频率拉到2100MHz
DRAM频率拉到1900MHz
风扇转速这些为了保证安静,就不设置了,我相信TaiChi的散热效能。
功率极限拉到40%
这里主要是功率极限的摸索,TaiChi这张卡我从20%一直摸到40%,发现只有40%最合适,如果开20-25%,核心和显存频率都会稳不住往下掉,26-35%你会发现核心频率是上去了,但是显存会掉频率,结果最稳的设置就是40%.
[img][/img]
▲上一版本20.1.4会偶尔掉驱动,掉了之后结温和功耗的显示有时候也会抽疯,比如以上图我遇到的情况,功耗显示675W,结温781度。这一版20.2.1暂时没发现这个问题,貌似改善了。
2、通过ASRock Taichi Tweak来简单化超频
[img][/img]
▲使用ASRock Taichi Tweak的自定义模式超频的话会发现比使用AMD驱动更直接一些,简单暴力直接破解功耗墙,直接将GPU核心拉到2100MHz,显存拉到1900MHz,功耗墙直接拉到345W就O,不需要去琢磨驱动里面几个参数的关系。
超频后再次测试3DMARK Time Spy Extreme
[img][/img]
▲TSE总分4841,显卡分数4489,CPU分数8730。大约比默认频率提升了5%的显卡分数。这里是大约的显卡的潜力空间了。
普通版其实并不是不能超频,一样可以超得很好,那么旗舰版和普通版区别是什么?除了颜值和频率上的差距还有哪些区别?
这次我选用了一张ASRock Radeon RX 5700 XT Challenger D来参与比对测试,这张应该是ASRock 5700XT的入门级产品。
[img][/img]
[img][/img]
[img][/img]
[img][/img]
[img][/img]
[img][/img]
在使用过程中,我使用GPU-Z记录跑3DMARK TSE的参数曲线,两张卡同时超频到核心2100MHz,显存1900MHz观察下比对结果。
[img][/img]
▲Taichi的核心频率明显更高更稳定一些。相比Challenger D而言,但这不能说明Challenger D就不行,人家一样能稳2100MHz。
[img][/img]
▲Taichi的GPU核心温度曲线比Challenger D低6度左右,最高72度
[img][/img]
▲风扇的转速 Taichi明显比Challenger D低100多转。
[img][/img]
▲数据比对汇总
▲这一切带来的表现就是TaiChi的风扇转速更低,更安静,另外一点就是两张卡默认状态下测试都没有高频啸叫产生,但是超频之后的话,可能由于TaiChi的供电强大,即使超频也没有高频啸叫产生,不过Challenger在进入3DMARK的那个瞬间就开始有3秒钟的高频啸叫产生,随后消失,这情况在进入彩虹六号围攻的时候也会产生。但是也只是几秒,不会一直啸叫。这至少说明堆料还是有点作用的,虽然不会对性能有太多的加成,但是超频后的使用体验上会更好。
[img][/img]
华擎(ASRock)RadeonRX5700XTChallengerD8GOCBoost1905MHz2699元核心1650/1795/1905MHz,显存1750MHz京东去购买看百科
温度与功耗测试
[img][/img]
▲TaiChi默认状态下使用Furmark烤机15分钟,因为驱动锁定TDP在230W功耗,所以这也是全程产生的最大功耗,然后看分析图线:
[img][/img]
▲GPU核心全程最高温度73度。
[img][/img]
▲风扇全程转速在2028-2080转之间浮动。
[img][/img]
▲此时从小米功耗插座得到的全平台稳定功耗在370W附近,减去显卡被锁定的230W功耗的话,平台其余的功耗在140W左右,注意这是Furmark测试时候的数据。
[img][/img]
▲随后我在驱动里进行超频设置:GPU核心频率拉到2100MHz,DRAM频率拉到1900MHz,风扇默认,功率极限拉到40%,继续跑Furmark得到的全平台功耗在470W附近,减去之前得到的除显卡外的平台功耗140W,实际还有330W,这就是TaiChi这张卡在如上的超频设置下的显卡功耗,是的,没看错,330W单卡超频功耗。
这时候我想玩家就需要去综合性能考虑了,性能提高5%的代价是从230W最大功耗激增到330W,100W功耗为了5%的性能提升,值不值就要玩家自己去评估了。
游戏测试
游戏测试这部分我设定是默认频率和超频状态下测试,测试同时加入了入门级别ASRock Radeon RX 5700 XT Challenger D的对比测试。
最终幻想XV
[img][/img]
[img][/img]
[img][/img]
彩虹六号:围攻
[img][/img]
[img][/img]
[img][/img]
FARCRY5
[img][/img]
[img][/img]
[img][/img]
生产力测试
生产力软件测试这部分我设定是默认频率下测试,因为这些软件相对对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较高,超频的结果可能带来软件和系统的崩溃。测试加入了部分我曾经测试过的显卡的成绩,比如VEGA64刷成的FE版本以及RTX2070 Super的公版,同时加入了入门级别5700XT
blender 2.81a
[img][/img]
▲测试载体使用blender 2.81a,测试文件使用blender Benchmark v2.4,bmw27是一个纯粹的CPU测试,而其他几个则是混合型测试。
[img][/img]
▲渲染默认使用显卡
[img][/img]
▲得分汇总
其实Blender我肯定会选择使用3950X CPU渲染的,如果选显示卡渲染的话,我肯定会选CUDA而不会选OPENCL。
Adobe After Effects 2020
[img][/img]
▲测试载体使用Adobe After Effects 2020
[img][/img]
▲测试模型使用PugetBench V0.82 Beta for After Effects,
[img][/img]
▲得分汇总
Adobe Premiere Pro 2020
[img][/img]
[img][/img]
▲这个基准测试通过4K和8K分辨率以及29.97和59.94 FPS的各种编解码器来研究实时回放和导出性能。此外,还有专用的“重载GPU效果”和“重载CPU效果”序列,旨在单独向GPU和CPU施加压力,使其超出普通Premiere Pro用户的工作范围,
这次主要测试就是“重载GPU效果”,使用的素材以及操作:
串联10个4K ProRes 422剪辑
交叉溶解,浸入黑色,浸入白色以及擦除片段之间的过渡
Lumetri Color和VR De-Noise效果应用于一半片段
将Lumetri Color,Ultra Key,锐化,高斯模糊,Basic 3D,VR Digital Glitch和Directional Blur效果应用于片段的另一半
溯源:https://www.pugetsystems.com/labs/articles/PugetBench-for-Premiere-Pro-1519/
那么这次测试的素材溯源自以下三家自媒体提供的样片:
Linus Media Group(在YouTube上提供了流行的 Linus技术提示和 TechLinked频道)
[img][/img]
▲4K和8K RED剪辑视频来自老莱的工作室,这些剪辑也已转码以创建H.265和ProRes 422剪辑。至于他的设备就简直太豪华了,多机位的佳能C200+RED 8K,无法用言语描述。
Chris Shreve(Christopher Shreve Media)来自西雅图的电影制片人和数字媒体专家。:主要从事公司,活动和纪录片项目。
[img][/img]
▲他的主要生产设备:
佳能C200
佳能C100 mkii
佳能5Dmkiii(摄影)
DJI Ronin-M云台
DJI Mavic(航空)
本次测试使用的4K CinemaRaw Light剪辑为其佳能C200制作的短片,他的设备清单确实深得我心,甚至我中毒直接买了一台佳能C200电影机+罗德NTG2麦克风。
Neil Purcell(照明摄影师/相机操作员)伦敦的照明摄影师,在广播电视领域拥有超过25年的经验。从事各种各样的作品;从戏剧到木偶,现场新闻和事实,儿童节目,灯光娱乐,真人秀,外部广播,重大体育赛事,音乐演唱会,流行视频,企业电影和商业广告。
[img][/img]
▲本次测试使用的4K H.264剪辑为其Panasonic GH5制作的短片。
[img][/img]
▲得分汇总
SPECviewperf 13
SPECviewperf 13可以测量在OpenGL和Direct X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下运行的系统的3D图形性能。这个软件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大家很熟悉且都在玩,但是我想说,它的运行效率和我们实际去应用的体验并没有太多相关性,它的结果好也并不代表Adobe和Autodesk这些全家桶的应用效果好,因为它提取的轨迹实在太老了,很多都是2015年之前的软件版本以及轨迹。
[img][/img]
▲设置
[img][/img]
▲得分汇总
总结
总体来说,ASRock Radeon RX 5700 XT Taichi OC+ 给我带来的使用体验还是不错的。
我感觉这次5700XT系列ASUS和ASRock在用料上有点用力过猛的感觉,其实原因不难理解,对于这两家来说,他们估计是一次规划出5900XT-5700XT的PCB方案了,后期产品迭代就一劳永逸了,很大概率上,不久后的5900XT我们可能也会见到Strix和TaiChi方案的旗舰版设计,这实话,这才是我最为期待的产品。
而PowerColor和Sapphire这两家老牌的AIB我估计是留了一手的,他们估计认为5700XT不值得用那么高端豪华的供电去伺候,降低成本还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价格优势,更何况Sapphire的毒药还没出,所以很大概率上在5900XT上的旗舰卡会是满血版供电的设计方案。
那么问题回来了,消费者所需要知道的事情:高频版一定核心体质就好?普通版的核心体质一定就差?不一定的,比如我测试这张Challenger D真的超频起来完全不逊色TaiChi。现在的供电电路哪怕公版都是足够的,所以超频能力很大一部分依赖于核心和显存体质以及散热效能。
那么旗舰版能带来的体验是什么?供电部分的豪华程度决定了显卡的极限超频性能、超频状态下是否电感啸叫等部分;散热部分决定了对核心效能最大化、风扇噪音,电源效率这些,当然还有最重要的颜值。所以对于5700XT这种核心体质差异化较小,超频能力又非常有限的显示卡而言,普通版和旗舰版的差别主要还是在颜值、温度、风扇噪音以及超频后是否有啸叫音这些上面,使用体验方面的细节占比更重一些。预设频率高其实并不能说明实际运行的频率。游戏差个1-3帧,渲染差了几秒,实际并不足以成为选择旗舰版的理由。那么旗舰版的购买者定位会是注重颜值,对风扇噪音和电感高频啸叫敏感的人群。假如旗舰版连供电散热都做的不够豪华,那到底还有什么值得买的理由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