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外设 跟毫米波技术挂钩的投屏器,是噱头还是实用,可以看看这篇

3125
创作立场声明:旧单位新入手的设备体验
第一次听毫米波的时候,还是在18年5G 呼之欲出那会。
各运营商在规划和布局5G网络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从 Sub-6过渡到毫米波,这让毫米波成为5G网络的大方向,更是给毫米波戴上了神圣的皇冠。根据介绍,毫米波是指波长1~10 mm、频率30~300 GHz的电磁波,具备传输质量高、极宽的带宽等优势。

更多关于毫米波技术优劣势的内容,本文暂且略过等有机会再说,这次的重点同样是毫米波产品:绿联星云瞭望者,一款应用在投屏领域的毫米波投屏器。
一直以来端到端的投屏显示传输方案,大多数依托于 Wi-Fi 技术进行投屏,通用性、兼容性以及使用成本占优。但缺点就是必须在网络通畅的环境下,而且投屏效果主要受显示端、路由端等网络连接设备的影响。



即便是在Wi-Fi 6技术下的5G 频段,投屏效果或多或少有些不完美,例如存在延迟、容易被干扰等等。相反,依托于毫米波技术的投屏器,却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甚至可以做到零延迟、最远30米的投屏距离。
没错,绿联星云瞭望者就是一款毫米波产品
可能是产品命名给了产品设计一些灵感,绿联星云瞭望者从产品包装到产品本身,无一不透露着它「宇宙星球」的科技感。但是,如果不是提前知道它是一款投屏器,它的外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家用监控摄像头。



绿联新云瞭望者分为发射端和接收端两个部分,其中发射端连接在电脑、笔记本等投屏设备,接收端则是连接电视、显示器等显示设备。比较有趣的是,绿联在附件里面还提供了尼龙膨胀螺丝,让其除了放在平面外还可以倒挂。

发射端支持 HDMI 和 USB-C 两种接口的视频信号接入,接收端指支持 HDMI接口的视频信号输出,此外发射端和接收端预留USB-C 电源接口。根据实测,若通过USB-C 口进行视频信号接入,发射端可不需要额外的电源供电。

同理,若只通过 HDMI 口进行视频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那发射端和接收端都需要USB-C 口的供电。虽说有些「为了省去一根线,额外多了两根线」的味道,但还是要以最终的实际体验说话。
毫米波投屏效果尚好,但任重道远
前面也说到了,像手机无线投屏到电视、笔记本无线投屏到显示器,普遍是依托于Wi-Fi技术进行无线投屏。不过随着周围的无线设备越来越多,Wi-Fi 网络往往会出现信道拥堵的情况,进而导致无线投屏不稳定等情况的问题发生。



而得益于毫米波技术的频谱带宽更宽,且工作频率更高,能让采用毫米波技术的设备,除了有更好的传输效率外,还能一直运行在一个相对空旷的无线环境中。基于此,毫米波投屏方案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

首先是无线投屏过程中的延迟表表现,绿联星云瞭望者实测传输无延迟,基本能够实现点对点的即时显示。这样一来,无线投屏到大屏显示器之后,鼠标移动能跟得上触摸板,Switch投屏玩游戏也不用担心画面不同步。

再者绿联星云瞭望者无线投屏距离最高可达30米,即便面对体育馆、舞台等场景下也可以无线投屏。同样的,既然能实现最远30米的距离投屏,所以在无线投屏稳定性这一块就不用过多顾虑了。



结合0延迟和30米无线传输这两点优势,将绿联星云瞭望者理解为「无线」的视频线也不为过。毕竟在端到端的视频传输方案中,此前只有「有线」传输能够做到0延时,而Wi-Fi 投屏做得再好都存在一定的延时。

当然绿联星云瞭望者的短板也比较明显,就如同前文所说的:「为了省去一根线,额外多了两根线」。目前的 HDMI 接口完全不具备供电能力,因此绿联星云瞭望者的接收端必须接电,其次发射端要是遇到USB-C口供电不足,同样需要额外供电。



另外一点是绿联星云瞭望者无线投屏的画质效果,其虽说可以传输未经压缩(裸传)的视频画面,但只支持1080P@120Hz、2K@60Hz、4k@30Hz的画面传输,无法实现对4K@120Hz这种更高标准的画面。

不过回到诸多无线投屏方案本身,绿联星云瞭望者的体验已经较为不错,只是普通用户对无线投屏的体验感知偏弱,而且只有少数用户会追求更高质量的无线投屏,使得其在当下注定是一款不会很常见的产品。

因此对于绿联星云瞭望者的产品定义上,它更像是绿联在无线投屏领域的一次探索,同时给到消费者一种新的无线投屏方式。另外也不可否认,在如今8K 跃跃欲试的背景下,毫米波投屏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或许哪一天毫米波投屏就取代了Wi-Fi 投屏。
最后,你们觉得毫米波普及还需要多久?


中山狐

13

粉丝

2

关注

1401

文章

积分
2352
关注 私信

热门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 首页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