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fantasyplay 于 2015-7-26 21:09 编辑
微软、谷歌都是全球顶尖的软件(主要业务)公司,业务上也有很多重叠,所以很久以来这两家一直都是对头,微软在PC系统方面一直如鱼得水,而手机系统却几乎无人问津,谷歌在手机系统方面现在也是春风得意,可PC系统还只是试验品;不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平板系统领域,这两家都一直被苹果压得不得喘气,而国内的很多平板厂商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苹果推出 iPad 平板的时候,系统依然沿用 iPhone 的 iOS 系统,只是对系统升级做了一些内部的优化,而系统的操作逻辑并什么改变,就很自然的从手机过渡到平板,使用手指依然可以灵活的操作;微软、谷歌也看到了这个大蛋糕,都想来占领自己的山头,都相继推出了平板适用的系统,这两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只做系统,只是为了推销自己的系统而推出了Surface、Nexus系列,它们只是微软与谷歌的样板机而已,它们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刷存在感推消系统而已。
Windows系统偏向于工作及日常事务处理,而Android更多的是用在娱乐上面,两者的结合到底能有什么样的火花?正好手上有两个国产双系统平板(同为8寸屏幕),下面可以一看究竟。
第一款 驰为 Hi8
CPU是英特尔的Z3736F,主频2.16GHz,内存2G(很无奈这个型号的CPU只支持2G的内存),32G容量(两个系统,估计每个只能有16G了,日常用必须要配个高速TF卡),屏幕8寸、1920*1200分辨率,毕竟Windows、Android系统都非常看重内存,多少都会影响到性能;系统方便 Windows 默认是8.1版本,不过最近已经可以升级到测试版的Windows 10版本了,而Android默认是4.4.4,没能上Android 5.0系统有点遗憾,希望以后也能尽快升级; 英特尔在PC 处理器领域一直是独占鳌头(AMD哭晕在厕所),但在移动领域一直不争气,这也是因为在移动领域起步的时候它没有太多的投入,可是等别人发展起来了再去追就难多了,好在这次有Windows系统的加入,Wintel的组合还是能起到作用的,毕竟桌面级别的Windows系统也只有Intel CPU能上了。
Windows Phone、Android Phone都使用过了,但是两个系统放一起的Pad还真没用过,虽然之前短暂接触过Surface Pro 3,但我感觉Pro3不像是平板,而更像是一台便携笔记本,Hi8是8寸屏幕,这种比手机屏幕大,比Surface Pro 12寸屏幕小的Pad到底会有怎样的体验呢? PS:虽然是双系统平板,但总感觉商家还是主推Windows的
开机默认是Windows,而且开机的时候不能选择系统,除了可以切换横屏竖屏之外,并没有与我们日常使用的Windows 8系统有什么区别,不过毕竟是平板没有自带实体键盘,默认情况下只有使用虚拟键盘,不过横屏状态下输入还是不太方便,所以如果是文字输入工作的话还是搞一个蓝牙键盘吧。 进入Windows 10版本后,微软取消了Windows Phone系统,而是都统称为Windows 10,但是平板与手机的UI、操作逻辑都有天壤之别,而Android、iOS却几乎拥有相同的操作逻辑,这估计因为微软还无法抛开传统桌面软件有关,毕竟适合触控的Windows软件比较还不多。
PS:从Windows 8开始微软所推崇的这种简洁界面,感觉更适合日常办公使用。
Atom Z3736F 虽然也是4核处理器,主屁最高可达2.16,但毕竟不是酷睿M那种桌面级别处理器,设置完成之后的准备工作并不是如它所说的“马上就绪”,等待的时间有点长,差点以为是死机了准备重启呢,好在坚持了一会儿还是进入系统了,
第二款 酷比魔方 iWork 8
CPU是英特尔的Z3735F,主频1.83GHz,内存2G(同样很无奈这个型号的CPU只支持2G的内存),同样32G容量(配TF卡是必须的),屏幕8寸、1280*分辨率;系统方便同样是 Windows 8.1 + Android 4.4.4,由于CPU是Z3735F 好像后续并不能再升级Windows 10;
第一次听到这个平板的名字我还以为是苹果的办公软件套件呢,iWork 8,“8”很容易理解,就是8寸屏幕的意思了,可是“iWork”是什么意思呢?拿到是说主攻办公吗?
都是Windows 8.1,这跟Android系统不同,你没办法去自定义UI、修改系统功能,所以系统本身并没有什么差异,所以Windows平板间主要的区别就是硬件,微软的这个想法可以说是结合了苹果、谷歌两家的特点,在保持系统统一下的原则下,厂家可以在硬件上较为自由的发挥(并不是100%自由)。
区别
下面看看两台平板的区别,驰为 Hi8 官方手机 499,酷比魔方 iWork 8 官方售价488,两款平板的价格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看看包装盒吧,外面看起来区别不大,到了底部配件区就......区别有点大......
软件层面的东西两台平板其实都差不多,同样是Windows + Android的配备;配置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屏幕、CPU,驰为 Hi8 是 Z3736F 处理器,酷比 iWork 8 是 Z3735F 处理器,它们的差异主要在是主屏,36F的主频更高达到2.16GHz,第二个区别是屏幕,Hi8 配置1920*1200分辨率的屏幕,而 iWork 8的只有1280*800分辨率的屏幕。
Hi8 屏幕效果
iWork 8屏幕效果
不同厂家的出品,外观上自然也会不一样,两款平板都是用白色后盖,驰为 Hi8 的颜色偏冷,而 iWork 8 的颜色感觉有点偏暖;从设计风格看,Hi8 的后盖设计更像是一个放大版的手机布局,iWork 8 的设计更偏向于横卧放置;正面的颜色就不同了,Hi8 还是使用了白色,iWork 8 则选择了熊猫色搭配,一个时尚点一个稳重点。 PS: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Hi8的屏幕色彩跟后盖一样偏冷,iWork 8则同样偏暖(感觉有点偏黄)
图片中可以看到 iWork 8 屏幕边缘部分的背光有点漏光,以至于影响到了屏幕色彩的现实效果。
虽然是平板,但两款机器都配置了后置摄像头与前置摄像头,不过效果都只是基本够用,与现在的手机根本不能相比;不过两家的设计让我有点凌乱,后置摄像头一台在角落一台在中间,而前置摄像头却反过来了,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外放方便 Hi8 只配置了一个喇叭,而 iWork 8 是两个,也就是说 iWork 8 应该支持立体声输出,实际使用效果是有立体声效果,但相较于Hi8并没有太明显的提升;两台机器的音质基本都处于能听的状态,毕竟对于500块的双系统平板来说音质并不是首要目标,声音清晰就已经满足;从工艺方面看,Hi8 的扬声器孔比较小,而 iWork 8 的孔比较大,进灰尘的可能性更大。
驰为 Hi8 的接口比较少,顶部只有USB 数据/充电口、3.5mm耳机插孔,再无其他;相比之下酷比 iWork 8 的接口就丰富了,从左向右分别是DC接口、TF卡插槽、MINI HDMI接口、USB数据接口3、3.5MM接口、电源按钮,虽然丰富,不过还是有点影响美观。 当然 Hi8 也是有TF卡插槽的,32G的容量装两个系统怎么可能够用,只是它把TF插槽放在侧面而已,不过从插槽本身的设计上我更喜欢 iWork 8这种风格的。
机身右侧设计风格算是一样的,只是功能上稍有变化,长长的那条自然是音量键,而短的功能就不同了,上面的 Hi8 是用作电源/锁屏按钮,而下面的 iWork 8 确实用作亮屏及开始菜单键的,这两个按钮功能上 Hi8 更合理点,工艺上酷比要好一点; PS:底部中央的 Windows 键与机身侧面的小按钮,你们喜欢哪个呢?
Hi8 使用窄边框设计,而 iWrok 8 的边框更宽,在竖屏握持的时候边框较宽的会相对舒服一点,不过对于Windows 系统来说还是横屏会更好用一点吧,传统的Windows 软件还是适合横着用; 由与都是8寸的屏幕,屏幕比例也相似,所以边框更宽的 iWork 会宽一点,不过 Hi8 要厚一点,而重量上两者差不多,感觉Hi8要稍稍中那么一点,不过暂时还没有工具,不然可以拆开看看内部是如何设计的,也能知道里面材料到底如何。
两款平板都支持 Android 系统,iWork 8在开机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想进入的系统,而 Hi8 会默认进入Windows系统,需要点击任务栏上的机器人才会重启进入Android系统;不够进入Android系统后再切换到Windows系统的方式就差不多了,Hi8 在快捷菜单栏里面有一个“OS Switch”按钮,而 iWork 8在关键菜单中有对于的按钮“切换到Windows”。
Android 相比 Windows系统来说厂商拥有更高的自由度,所以想看看两家在这方面都有怎样的表现,可是打开才放心,除了没有了Google服务这类软件之外,系统就跟原生 Android 没什么区别,也只是手机系统的拉伸版本,系统内置的软件也都是手机版的,只是被擀面杖压扁了的。
你跑或者不跑,分还是那么多
好了,平板设备自然要看看性能,两台机器都是安装的鲁大师官方最新版本,均是重启后进入测试,iWork 8 的CPU温度飙到了66°,摸起来很烫了,而 Hi8 只有50°左右,摸上去不算烫
两台机器在3D测试的时候都只有3、4fps,以后还是玩点2D游戏好了。
第一次测试两台机器的分数都差不多,都在54000左右,差别很细微,而第二次测试 Hi8 的分数反而要高1000,难道CPU也要像发动机那样预热吗? 其实几天的使用下来,我主要就用来玩游戏了,传统的那种PC游戏是不可能玩的,3D的也基本不用想,像我玩的这种2D横版的就非常适合
总结: 两台平板用下来各有优劣,如果你问我它们值不值500,我会告诉你 “值”,但是你买东西只是因为它值这个价吗?应该是这个产品有吸引你的地方才行,就算别人认为不值这个价我也同样会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