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两分钟,出汗两小时,这热成狗的天气也是没谁了。搬着个机箱,背着一背包硬件,爬了5层到顶楼,刚开宿舍门,一阵热气迎面扑来,在宿舍里回锅了一回,吹着风扇静坐一会,才慢慢缓过来。折腾了一会儿,这才将刚刚搬回来的硬件开始装机。 晒一波刚刚辛苦带回来的硬件配置表: 主板: 华擎 x370 killer SLI CPU: AMD 锐龙 5 2600X 内存: 威刚 XPG DDR4 2400频 8G 显卡:迪兰 RX 570 4G X-Serial战将 硬盘: 闪迪 加强版 240 G 固态硬盘 电源:长城电源 G 5 机箱: 长城 V200 RGB -Q圈光版
还是稍微支持一下华擎,因为之前一直都是用这个牌子。搭的一块2600X,完全够用。
因为预算,稍微降低配置入手的二手迪兰RX570。其实主要是听闻明年会出新卡,所以估计今年年尾其他卡会降价,坐等降价再入手配置更高的卡,这张就拿来玩着先。
电源还是用老牌子的好,之前都是用长城的电源,习惯了一样东西就不太想换了,所以还是用回这个牌子。国产电源来说比较不错的,550W额定功率。
现在的全模组设计比以前的好多了,以前的电源都是不可以自己选择安装的,一捆就一堆线,有些还不见得用得上,比较碍地方。除此之外,全模组还能自定义线材,长短,颜色都可以自己定制,我就没有那么多讲究,直接用电源配的,完全够用。
开始装机,其实装机没多大讲究,把主要的主板安装在机箱原本设置好的位置,显卡装上,大致完成基本内容。 重点来咯,大家都知道住顶层有多热吧,空调对于我这种打工仔来说,属于奢侈品。 这就关系到机箱散热的问题,除了内置的风扇,机箱走背线也是很好的方法。因为如果没有提前规划好线材的走位,线材容易堆积在机箱里,一来影响机箱内部整体的美观,二来可能会阻碍空气的流通,影响机箱降温。走背线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机箱是长城V200圈光版的,背板又有很多孔位,非常适合走背线。机箱自带电源仓,电源装好后还有一些空位,如果线长了可以藏一部分在里面。
背板较上方位置的槽内有几个孔位,CPU的供电线材可以从这穿过接入主板的CPU接口。位置是足够大的,但是对我这种粗手粗脚的人来说要费点时间将线怼过去。
有些机箱没有设置这一个孔位,一般都只设图中的角位或直接将线从主板与背板之间穿过。这样线材容易被压着,尤其是非扁平型的线材,时间长了会对线材有一定损坏。
主板的20+4PIN线和显卡的6+2PIN线的走线相对容易,直接从机箱的孔位穿过接上。主要的线都接上后,整个机箱的布局就容易观察得多了。其余的线可以以主板的20+4PIN线为主要走线的轨迹,顺下来接入接口。
原始样子,这么乱,自己都有点看不下去。所有线都以主板供电线为主,先集拢在一起,将同系的放在一起,再用绑带困起。
就像这样: 有些线可能会有点长,折叠一下,一起捆起来,瞬间整洁很多。
其实像这种扁平化的线材比蛇皮网的那种好,因为扁平化线材可以叠加捆绑,省下不少空间。蛇皮网线材严重依赖机箱背板与侧板之间的间距,如果间距不够,侧板就盖不上,导致不能走背线。
一些裸露的线可以藏在槽内,这也算是扁平化线材一大好处吧,比较宽,直接卡在槽内,可以省下一些绑带。还有前面提到的CPU接线,拥有纤细身材的扁平化线材也可轻易通过背板与主板之间的位置,减轻线材被压的可能性。 总效果图 和刚开始的有很明显的对比,现在的线主要分成几部分走,没有之前的凌乱。CPU的供电线,长度不太够,可以自己定制一条长一点的,这样就可以藏在槽内。
轻松盖侧板,侧板预留一些空间,就算线材突出来一点也没关系。
这就是走背线的好处,机箱内部一下子少了很多多余的线,一下子美观不少。也不怕那些线会挡住风扇的风,影响降温。
把侧透板装上亮灯,很直接的可以看到里面的灯光,没有任何物体阻挡,整体感观很不错。挺喜欢这种感觉,没有白费自己辛苦理线。
总结: 现在市面上普遍都是卖侧透的机箱为主,玩家对走背线这方面要求都比较高,美观之余也要对散热有一定提高。还有一点,就是走背线最好找像长城电源G5这种全模组的,扁平化线材非常适合走背线,再不行半模组的也可以。而非模组电源大多都是蛇网线,这就对机箱有一定考验了。 实话说走背线还是挺考验人的耐心的,因为线实在是有点多,要慢慢的整理,加上天气真心热,还是有点暴躁,差点就甩手不干了。还好最终还是耐着性子弄完,所以大家飘过也点赞评论一下,不然还白费我弄这么长的一篇小分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