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2
以体积就是原罪的标准来看,今天分享的这台机子实在是有点迷,毕竟作为一台ITX的主机,它实在有点不“mini”,当然市面上其实也有一些类似定位的箱体,比如H200。写文章的时候我就想到到时候会有一堆ITX原教旨玩家在下面“声讨”及“除名”了,不过这却真的是一台真真正正的ITX主机,从机箱到主板都是。
显卡花了那么多钱,就要拿出来秀啊
这次装的箱体案例是来自antec的锋芒,记得第一次看到相关介绍的时候还是上半年的COMPUTEX2019,自诩见过各品牌各种箱体,锋芒还是让我惊艳到了,私以为是今年最好看的两只机架风格主机箱之一。
除了体积以外,我知道这种机架+玻璃的箱体还会被另外一波防尘党嫌弃,每次发类似箱体案例的时候,都会有人问,如何除尘,其实相比传统箱体这类箱体在除尘上面简单粗暴多了,直接拿吹风机、压缩空气对着吹就完事。当然也很感谢订制这机子的机主,让我可以感受到这台今年一直想装的箱体,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这样的外观风格设定。
喜好因人而异,我个人是很喜欢“锋芒”的设计,虽然它的体积甚至比前辈 cube 更加夸张,不过整机比例非常协调,装好之后比ATX机架箱体来说内部空间更加紧凑,加上非对称的设计,感觉浓浓的机甲风格。架构跟布局真的可以用“标新立异”来形容,因为这样的布局结构会带来不少的麻烦,但你显卡都花了大几千块,你不想让自己跟别人好好的看下吗?这让我想到今年上班年也装过另外一台类似的机子,就是骨伽撕裂者,同样是类似的显卡正面展示,只不过没这么偏激。
实物装好的效果如下,这箱子最适合的方案其实是分体水冷,其次是一体水冷,风冷完全可以放弃,考虑到外地运输跟时间,所以只能用一体水冷方案给它解决,最后的外观效果如下,放置桌面是比较吸睛的。
[img][/img]
[img][/img]
[img][/img]
[img][/img]
配置选择--12核24线程的怒吼
配置上面这机子应该不含糊,CPU部分选了降价之后的 R9 3900X,显卡趁着双11好价入了RTX 2080 SUPER,整机定位应该算全能应用,机主打算未来除了常规显卡替换,其它配件尽量不动,毕竟拆起来麻烦。
散热部分,其实一开始买的是九州风神船长240白色版,不过翻车了,翻车的原因也很意外,就是水冷头高度超了,导致装不下,所以后面临时换了银欣的这款,冷头厚度不超。
整机视觉有一定的灯光要求,所以机电风扇部分有一定的针对选择,比如电源选了振华最新的“RGB”电源LEADEX ARGB 750 、风扇加了两枚九州风神魔影12cm,这边要注意的就是搭建灯光方案的时候要注意配件尽量统一要么支持5V RGB,要么统一12V RGB,要不装机起来会很麻烦。另外因为电源标配的是常规黑色+水晶头的线,后面额外定制一套誉铼的振华定制线白色。
最后的整机配置,原定这台机子除了内存以外,本来是没怎么打算超频的,因为我自己心里也不确定240水冷能不能压制R9 3900X,况且#出厂灰烬版#的加成。
CPU: AMD R9 3900X
主板:华擎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
内存:芝奇焰光戟 ddr4 3600 16gx2
SSD:金士顿KC2000 500G
显卡:索泰 RTX2080super至尊PLUS OC
机箱:antec 锋芒
电源:振华LEADEX ARGB 750 全模金牌电源
附件:誉铼定制线
散热:银欣极冻PF240
九州风神魔影12cm rgb
[img][/img]
安装过程—注意事项
作为一台机架风格主机,按道理来说不应该太难装的,特别是配件兼容上面,抱着这样的想法,我翻车了。
1,配件兼容:这箱子配件兼容的地方要特别注意的主要有显卡跟CPU散热器。
显卡部分要注意的主要的厚度,反倒长度没什么要求。支持2插槽显卡,厚度可以略微厚一些,但尽量不要超过2.5插槽的厚度,目前市面除了非公卡,其实基本都达到了2.5插槽,也就是53mm左右,选购的时候要注意,尽量避免超过53mm,否则哪怕你装得下,也有可能导致机箱前面的玻璃板完全遮住显卡风扇,导致风量减少。经过一番选择之后,所以显卡我最后选了索泰的RTX2080 SUPER的至尊版,后面显卡厚度也是刚好。
[img][/img]
[img][/img]
CPU散热部分,选这箱子你可以直接告别CPU风冷散热器了。这箱子其实是优先针对分体水冷设计的,如果你不用分体水冷,那么次选择也就是240规格的一体水冷了。当然你也别以为只要注意240规格就足够,这也是我翻车的地方。一体水冷要注意的还有冷头部分的厚度,我一开始因为根据整机风格选了九州风神的船长(白色),结果没想到因为船长特别的冷头设计,导致冷头高度过高,从而装不下,所以最后换了冷头厚度相对正常一点的银欣极冻PF240,才可以装下。归根到底很简单,因为这箱子真的从一开始就是针对分体水冷设计的,所以包含显卡位置的预留厚度才会这么点。
[img][/img]
[img][/img]
[img][/img]
2,安装顺序
这边也是我翻车的地方,常规来说这种机架箱应该没有特别严格的安装顺序要求,但这边安装你要注意一体水冷安装要在主板之前,否则你后面冷排就无法固定。甚至走线也要在主板、散热固定之前,因为主板、散热器、风扇,安装好之后你相关电源线也比较难走。所以个人建议先安装电源、显卡、电源走线、机箱IO线、一体水冷、主板、出风风扇,这样的顺序。我这边也反复装了2次。
[img][/img]
3,奇怪的IO口布局
常规箱体,主板IO口是在尾部,垂直风道的箱体,IO口在顶部,这个箱子就牛逼了,IO口在机箱的中间,还有前面板底部。也是如此,你数据线的长度最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比如2米长之类的,如果有用无线网络的用户,还要考虑天线要那种直插还是延长的。
4,走线
因为结构布局特别,跟常规箱体差异较大,特别这箱子的风格不管正面,还是背面,都是用于展示露出的,所以背面藏线的地方主要就是中间夹层,但也要注意不要影响到冷排的散热风道。如果是无灯方案整理起来会简单一点,如果是类似我这个还有RGB灯光的,会特别麻烦。
为了搭配整机配色,所以加了誉铼定制的定制线。对比tb工作室线材来说,品质比较可靠,毕竟是来自纬亚电子旗下的定制线品牌,有整套的质量检验、品控流程,而且定制的价格居然比工作室的还便宜。不过要注意的就是他们家的线相对比较硬,梳理线材的时候要稍微注意下。
[img][/img]
[img][/img]
[img][/img]
5,灯光
老生常谈,这箱子确实是比较适合做灯光方案,如果要做灯光方案除了走线麻烦以外,另外要注意的就是灯光控制方案的统一,要不连接各种适配器你会痛苦死的。一般来说尽量整5V RGB会比较好,另外市面也有相关转换器了,比如九州风神的rgb转换精灵。
灯光颜色试了几种方案,包含幻彩模式,最后考虑冬天到了,还有即将圣诞节,所以选了冰蓝色作为主色调。
[img][/img]
[img][/img]
[img][/img]
电源放在这边是以为这个边缘比较特别是一款RGB电源,振华SUPER FLOWER LEADEX ARGB 750W。首先本体是白色比较符合这机子配色,另外也是市面少有的RGB电源,支持5V RGB色彩模式,风扇跟端口的灯光都可以控制。这边主要作为整机底部的灯光。
不过买的时候850W比750W稍微贵点,现在大概就差几十块,个人建议直接上到850W。
[img][/img]
[img][/img]
[img][/img]
[img][/img]
5,风道
这箱子看似风道不重要,毕竟是半裸机架,不过实际我按常规一进一出的风道设计还是可以感觉到热风有效的从尾部排出。因为市面这箱子不少方案都是为了视觉好看,所以风扇都是把无支架的那一面展示在外,所以实际装机的时候最好自己考虑清楚。
总结,装机难度最高10分为例,这箱子哪怕安装一体式水冷,个人觉得难度也要7-8分,新手安装除了做好准备,还要有拆装几次是耐心。
[img][/img]
[img][/img]
性能测试—3900X 要不要超频?
考虑到12核24线程,考虑到“出厂灰烬”,考虑散热规格仅为240一体式水冷,对于超频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感觉开启PBO,甚至auto模式,超下内存基本就是最佳性能释放了,不过终究心里作祟,还是纳奈不住想要折腾的心,要不试一下?
搭配的主板的板+U+条套餐是华擎的ASRockX570 Phantom Gaming-ITX TB3+3900X+芝奇的炎光戟,可以说是典型的AMD套装了。可能因为3950X开始上市铺货了,所以3900X不单好买,甚至价格也便宜了不少,所以这机子的配置也从3700X变为了3900X。AMD平台的ITX主板,目前可选比较极端,要么B450I,要么就是X570 ITX了,最后选了华擎的这块,主要也是考虑到价格,另外这块主板也是稍有带雷电3的ITX板,加上PCIe 4.0,算是真正的可以战未来。
除了雷电3,这块主板另外一个“争议点”就是CPU散热器孔位,作为一块AMD主板,它采用的却是intel 1155的安装开孔,作为一个华擎的老用户,其实对这个见惯不怪,以前1156时代,就有保留775孔位的设计。不过华擎这个设计其实并非为了兼容性或者噱头,其实看主板布局就知道,主要是因为ITX布局实在太拥挤,采用1155的孔位主要是可以有更多的空间用于放主板散热器等部件。
[img][/img]
[img][/img]
[img][/img]
[img][/img]
[img][/img]
内存则是芝奇专门为AMD平台打造的焰光戟,假设你有一定超频要求,然后又不想太花时间研究各种颗粒,特别是摸奖,那么芝奇的焰光戟3600 性价比其实都挺不错的,基本不用担心上不了3800,或者小参太差。
容量这边因为是ITX平台,考虑到战未来,所以直接16x2 起了。
[img][/img]
[img][/img]
超频设置如下。手上这U,在X570 Phantom Gaming上差不多可以到4.4、4.5,FLCK频率可以到3800,总体感觉比之前随便买的3700X体制还是要稍好,不过最后实际保留的频率是到4.3,这个主要还是考虑到散热压力。实际测试来看,对于ITX平台来说,3900X超频要注意的其实是电压,核心电压超过1.3V之后温度幅度涨幅较大,很容易过百,电压1.3V以内哪怕一体式240、双塔风冷基本都可以压制在90℃,这个结果日常实际用来说是比较可以接受的,最后CPU频率定格在4.3G 1.275V。
内存部分,这个很简单,除非你为了跑分,否则锐龙3目前最合理的,就是争取超到3733、3800,FLCK频率对应1866或者1900,然后再缩内存的小参,这个也是锐龙3平台超内存的顺序。手上的U跟内存,最后稳定在内存3800,FLCK1900,C16的水平,综合效能比较高的水平,而且成本比较合理。
[img][/img]
[img][/img]
超频后的理论成绩如下,比全默认的情况下还是好不少。3900x、3950x果然都是用来刷跑分的,测试成绩真是各种赏心悦目,基本都刷新了之前9900K、3700X的各种超频分数。
[img][/img]
存储部分主要是一块M.2 SSD+2.5寸 SSD(旧)。M.2 主SSD是来自金士顿的KC2000。作为升级版本,KC2000的速度提升挺大,不过比较奇怪就是同时也推出了升级款A2000,性能差距不算特别大,有点略微重叠。
KC2000 500GB 采用了东芝96层堆叠BiCS4闪存跟慧荣SM2262EN主控的组合,而且500GB版本缓存大小也达到了75G,这样的规格组合之下,所以测试表现自然也很不错。
[img][/img]
[img][/img]
[img][/img]
[img][/img]
纯 CPU 渲染测试,对比超频5G的9900k或3700X,大概快了 20-30秒,领先幅度明显
[img][/img]
blender benckmark 跑到10分钟左右了,优势跟线程几乎成正比
[img][/img]
V-RAY CPU跟显卡的渲染速度如下
[img][/img]
实际的adobe应用测试,Lr跟Pr测试,对比9900K依旧快了非常多,而且两者售价现在甚至比较接近了(3900X 3600左右就可以搞定盒装了)
[img][/img]
游戏测试--搞定4K分辨率?
回想之前,自己的各种测试,为了测试结果便利性跟可参照性,都是更加偏向测试而不是实际应用环境,未来希望可以更加贴合实际应用场景来给出参考结果。所以这次针对RTX2080 SUPER的测试会结合实际应用的问题来测试,就是如果我希望这套机子搞定4K分辨率游戏,有没有问题?能实现怎样的效果,毕竟现在4K分辨率显示器太便宜了,而RTX2080S毕竟是一张5K+的卡,作为用户确实可以有所期待。
之前哪怕是RTX2080Ti,对4K分辨率的表现,个人是有点失望的,无脑全开的情况下,终究还是不能说可以搞定。但实际情况下,4K分辨率的情况下,开启关闭AAAF能带来怎样的画面差异呢?其实已经很难区分,但带来的速度差距可能是有15%-30%左右的,这种时候速度显然更加重要了,所以下面实际游戏测试,我会尽可能选择画面与速度的均衡点的画面设置,保证实际使用的时候可以考虑的设置方案,来看测试结果。
细想起来上次另外一套MATX机子也是用索泰RTX2080super至尊PLUS OC这张卡,不过当时搭配的是3700X,这次双11的时候本来打算随便买一张乞丐版,不过这卡倒是便宜了300,加上本身有灯光装饰比较符合外观要求,所以就临时换了,显卡厚度53mm,最后安装也算比较顺利。
[img][/img]
[img][/img]
[img][/img]
首先是山地马克一众理论测试,供验证设备没问题
[img][/img]
[img][/img]
SPECviewperf 13 专业性能测试供参考
[img][/img]
实际游戏部分,全部都测试4K分辨率情况表现,在尽量满足60帧情况下,提高画质设置。
古墓丽影高画质,关闭AAAF,未开启 RTXDLSS,平均帧64,如果开启DLSS应该可以更高;
刺客信条跟古墓丽影类似类似,平均帧也达到了58帧;
极限竞速地平线平均帧已经可以破百;
守望先锋 极高画质情况下达到了116帧平均,算超高;绝地求生大逃杀 高画质情况 依旧平均帧也达到了83。
基本你愿意的情况下,中高画质RTX2080S可以搞定4K分辨率。
[img][/img]
[img][/img]
[img][/img]
[img][/img]
散热效果--关注点还在CPU部分
其实最大散热压力在于CPU部分,毕竟12核心24线程。前面也说了,CPU部分温度点就是1.3V电压,过了1.3V电压我也有试过,240一体式水冷轻松过百,所以最后测试过几种频率、电压组合之后选定了4.3G 1.275V的设置,烤FPU温度如下,平均温度在90℃左右,对于240水冷来说算是比较不错的了,算是解决了温度问题。
当然如果你有时间,愿意折腾的话,antec 锋芒这机子,最佳的玩法还是分体水冷,弄两个240排之后的散热规模还是比较客观的,。
这次作业就到这边了,后面会继续更新两台紧凑的箱体,包含matx跟itx a4,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
[img][/im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