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厂和AMD大战的前戏---这个春天取暖还是靠抖
前言:
春节前牙膏厂和AMD 锐龙的暗战就已经传出来了,但是这两丫的就是没有太多的动静,哪怕你真是牙膏你倒是给我挤点(降价)啊,是AMD,你至少给我按一下(出新品,特价)啊。。。不过实在是等不及了啊。。毕竟自己喜欢的暗黑3等不及要好好去体验一下了。SO。。。先给自己慰劳一台主机再说了。。。
一、 先开个机箱:
鑫谷T3机箱正面特写:铝合金一体式拉丝面板
全开放式ATX 3.0O类全塔结构
空箱背面特写
T3的两边侧盖采用钢化玻璃面板结构,通过面板上面的上下各三个孔孔位进行固定。
虽然是钢化玻璃,但是还是要小心轻放。安装时一手托住玻璃底部另一手拧螺丝,先中间后两边,先由初步拧上,再加大扭力上紧螺丝。
开机键与USB接口等多媒体接口采用对称模式分列与机箱机顶部的两侧,全机箱机箱一共提供了四个USB接口,其中,位于开机键的右侧为USB 3.0接口两个。
LED控制专用开关位于机箱的左侧,音频输出/入接口被设计在了两个USB 2.0接口的中间。
厚达4mm的一体式铝合金拉丝板材组成了机箱的前部与顶面的面板材料。(确实够重,从乡下的一楼装好机器搬到三楼时费了好大的力气)
钢化玻璃侧板的定螺丝定位孔都采用了包胶式避免钢化玻璃与螺丝安装孔“硬碰硬”。
在机箱的前沿部分埋入式的橡胶条除了可以起到传减震,还可以起到进一步保护钢化玻璃侧板的作用。
既然是开放式的ATX 3.0架构,机箱顶部支持个 120mm*2风扇安装也是不在话下的。
宽敞的空间也有利于可以多设计6个主要走线孔位,并且孔位之中都采用了橡胶保护片进对电源线等线材进行保护,更能将多余的孔位空间进行遮挡,防止背部的光线穿透到前方。
全机箱一共设计有三个SSD安装位,其中两个位于机箱前部。SSD安装位的高度也只略高于机箱底板,在处于迎风面的前面可以很好的做到透风散热又不会因为自身的高度影响了气流的走向。而背部也采用扣入式的安装结构一点也不影响机箱背面的气流走向。
全尺寸主板支持:ATX、M-ATX、MINI-ATX;A-M-I。
开放式的机箱的最明显的一个地方就是位于机箱下方的电源位没有采用独立的仓位设计。
来,上个限量版的GP600T钛金全模组玩玩。
163mm的机箱内部宽度,即使装上一个全模组电源依然有10mm的空间剩余。
第三个SSD固态硬盘安装位设计在机箱的背面,CPU位的下方,虽然现在机械硬盘处于二线位置位是他的位置也是不能少的。两个HDD硬盘安装位分列于机箱背部的底部两侧。
近40mm的背部空间不仅完全满足于机械硬盘宽大的体积,背部走线更是不在话下。
一体式够工具安装的硬盘托架不仅免去了安装的麻烦,更有利硬盘抗震性的提高。
鑫谷T3机箱随机自带了一个灯、扇一体式控制盒这个控制盒位于机箱的背部。通过魔术贴进行粘贴固定。
这个控制盒与鑫谷RGB套件上自带的通用,只不过机箱上面的多接了一个RESET SW开关。其它如灯光的变幻模式控制与风扇的高、低转速调速都是一样通用的。
十分人性化的是机箱背部的120mm风扇安装位上的螺丝安装孔采用了多段位设计,不论是高塔还是中塔散热器都可以通过设计背部风扇的高低位置与机箱内部的排气位置保持平行,有利最大量化的将CPU散热器背部的热空气排出。
机箱前部一代体式的铝合金面板可能会给人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但是细看之下就会发现,在机箱的两侧灯光衍射灯板的下方的排气保证了冷空气的进入。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可以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厚达4mm的铝合金面板可以一定程度上吸收走进入机箱空气中的热量部分。从而加强主机的整体散热效率。
不论是开放式架构的机箱还是拥有独立风道电源仓位机箱内部,只要电源下方设计有散热孔及可拆洗的防尘网,电源的进气风扇的位置都建议:朝下安装。
二、装机篇:
牙膏让他们挤去吧,我先入手一个2011的玩玩。
虽然是10系1050Ti,但全网首款三风扇结构的4G显卡还是值得好好体验一番的。不错的颜值,当然离不开8*8 64GDDR4内存的陪衬。
这个就不用说了。这个去年及时入手的内存想要插满自然少不了X99平台这个底盘。
忍不住先在机箱外好好欣赏一番。
机箱内部顶上位置在主板独立供电线走线之后还是有相当大的余量。位于靠近机箱中前部的走线孔位,比起机箱IO挡板位置的开孔更有利于安装之后的调整操作。
主板24供电线及走线位特写。
这次为了装机一共入手了两套RGB套件,并且每个风扇对应的数据线都不短,得意于精巧的设计,对于我这样的懒人来说机箱前部凸起的“额头”部分留有相当大的空间,可以将线,不需要细细整理就可以一次性全塞进去。是的,没错。全塞进去。
全模组的电源的好处,就是你实际需要多少线,你就接入多少线,最大量化优化线材的使用。
装机之后的机箱内部特写,可以看见的是PCI档片上面也留有相当的通气孔,方便显卡与机箱整体散热。
宽敞的机箱内部虽然是三风扇的显卡,但是与前部风扇之间还有保留了相当的位置,一点也不抵触。
风冻黑金散热器个头已经算是不小了,但是T3机箱照样吞的下去。即使加装了背部120mm RGB排气风扇,但是与CPU散热器两者之间的距离照样能容易得下猫咪公仔的身躯。(嘻嘻,你一点也不胖。。。)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不管几风扇的显卡肯定都是会产生重量的。这么宽大的机箱内部怎么能浪费,添置个显卡支架这个相当实用的选择。
顶置 120mm*2,前置120mm*3,后置120mm*1;六个两套鑫谷RGB套件的选择不仅为了好看,更为了散热效能的最大化。当然硬件安装位置更是要首选考虑到的:如果只有一个或者两个SSD固态硬盘的话,优先选择安装在靠近机箱前部的进气迎风面位置。
整机安装之后的正面特写。
整机安装之后的背面特写。(你们是不是感觉六个风扇只有这些线呢?线去哪里了?)
三、 测试篇
牙膏就像是鸡肋一样,你每天不得不用它,但是只能挤挤。。。
6771分, 3DMARK跑个显卡。
今年的新机就是为了这个游戏。前天又给G胖发了198元的红包。唉。。。要剁手啊。。。
东南沿海地区这里的冬天靠抖,靠的更是一身的正气。低温环境再加上全机新增的6*120mm风扇。温度自然不会高。
小议“智能启停”:
去年的装机在电源和显卡方面倒是遇到不少有关于:智能启停技术的这个新词,自己之前的960三风显卡上面就有这个技术,不过相当坑的地方就是当温度低时风扇时直接停转的,而不是对转速进行调整一类的(喵的,你转的慢一些也行啊,多少给我转一下散散热啊,并且多少也像电源一样设计个功能选择开关,让我选一下啊。)。虽然有时打游戏时温度不是那样的高,但是心里面那个解不开的结,总是驱使着自己一会去看一下显卡上面的风扇转还是不转。相当的烦心。
对于拆开新入手的显卡挤挤一下牙膏,这个还是。。还是。。需要些“勇气”的。
这次为装机新入手的显卡倒是解决了这个问题,温度高低时三个风扇全停,因为有三个风扇,所以当核心温度升高时中间的风扇先转(毕竟这个位置是对显卡核心进行散热的),如果温度再高一些显卡最后面供电部分位置的风扇也开始转。如果温度再继续升高则第一个风扇也同时进行转动。并且对风扇的转速也会根据显卡的温度进行实时的调整。这下终于不会再担心显卡温度的降温问题了。
最后来一个灯光秀。通过LED控制按键,机箱的灯板可以和RGB风扇进行同步调整。
总结:
1. 机箱厚达4mm的铝合金拉丝面板除了给人一种沉稳与厚重的感觉之外,也确实给整体增添几分颜值。
2. 六个RGB风扇的配合不仅从散热上解决了自己的“心病”更加上机箱灯光衍射的灯带让一个人的房间多了一些情调。
3. “智能温控”在显卡上面的应用带入让不管是在取暖靠抖的冬天,还是在回潮靠擦的夏天都多了一份保障。
期待:牙膏什么时候能像花生油一下流出就好了,可不要再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