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razyTin 于 2015-5-28 09:03 编辑
从去年年尾开始,A7R就成了我的主力机(拍照方面),但由于现在的工作基本都以摄像为主,所以至今其实还算是比较少用,拍的都是一些瞎拍。很多人都说微单当不了主力机,而我就那一句:什么场合带什么机器,没有一台机器能够毫无缺点地完美胜任任何场合。 好了,废话完了,下面就聊聊A7R,甚至是整个A7系列的各种吧。
机身篇: 从机身布局说起,A7系列沿用了NEX系列/a系列的布局方式,调整类按键几乎都集中在右手。虽说这样的按键布局会让拇指很忙,但也方便了单手操作,甚至是单手完成拍摄。
四个波轮: 除了前后波轮和后面的转盘之外,还有一个曝光补偿波轮,在使用M档的时候只要波轮预设得当,配合9个自定义按键,操控上只要熟悉了,与同级别的旗舰单反基本没差距了。
快门按钮: 除A7II外,A7系列的其他机型的快门按钮都颇为外人类。笔者在选择A7R之前,其实已经试用了很多遍,只不过到手的机器基本上都没接上过背带,快门位置的缺陷并不明显,但自打接上背带后,背带就或多或少地挡住了手指往快门方向的去路了。
屏幕&取景器: 对于无反相机,取景器其实就是一个小屏幕,两者的区别也就是大小和位置的区别。A7系列的屏幕是一个翻折屏,虽然不及a卡口单电那种360度0死角翻折,但在俯拍仰拍的时候还是有那么点用的。
热靴: 闪光系统一向是微单的硬伤之一,但A7系列与其他品牌不同,它的热靴与a系列单电的新热靴是一样的,虽说a系列的新热靴对副厂灯的兼容程度也是远不及佳能尼康,但已经比其他品牌的微单好多了。
对焦系统: 无反发展到现在,个人感觉与单反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对焦。尽管A7系列的对焦系统已经大大提升了对焦速度。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对焦速度跟普通单反区别并不大,但在光线颇弱的场景下,单反的对焦优势就变得明显,加上A7系列的对焦点看上去很像卡片机(不是一个点,是一个框),这也让很多单反用户无所适从。
正是因为这么大一个对焦框,让我觉得很多时候不能很精准地对到自己想要的位置,为此,个人习惯比较倾向于用自由点(S)对焦,这样做可以让对焦点缩小,然后把对焦点放在正中间,就与单反上中央单点对焦没区别了。 当然了,可能笔者还是有点单反/单电情结,总觉得单反对焦比它坚决很多。
续航: 续航方面,我手上的是A7R,理论上应该是最耗电(单从拍照角度来讲)的一款。而在我实际体验下来,发现A7R的耗电量跟NEX7相差无几,基本也就一天两块,拍摄量大的话会去到三块多一点。
而就近日跟一大师去拍淘宝,只见他拿着A7、关掉屏幕,不停地啪啪啪了1000+张,所以,最耗电的其实不是拍照,而是待机。加上整个A7系列都支持USB充电,换句话说,不想多带电池的话,直接带个移动充就好了。但如果是要去旅行的话,请把排插、座充都准备好。
而电池方面,从初代的NEX到现在的A7系列,电池都没有更换过,即使电池出了新版本,也只不过是为了防止充电时电池发胀而降低电池容量,这让很多职业用户望而却步。当然了,对于备了5块电池的我来说,当然不希望它以后换另一种电池了。
画质: 都全画幅了,画质其实不用多说。承传了索尼全幅细腻的低感和过渡的自然,iso6400对于A7系列所有机型都是可用范围。而最大的争议点,莫过于索尼的RAW是压缩了的RAW。
但根据好友对A900的亲测(索尼A900/A850是索尼相机唯一有压缩和没压缩两种RAW选项的全画幅相机),两种RAW其实也就是在极端后期的情况下出现一点点小差距,而两种RAW内存相差接近10M。笔者认为,这样的锱铢比较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很没必要,但索尼也是个坑,怎么就不能多给这么一个选项,把选择权交回给用户呢?
视频: 视频方面,A7系列除了A7S之外,其余三款的表现跟索尼其他有视频功能的相机都差不多。1080p,最高50帧每秒,28Mbps,虽说码率普遍偏低,但视频解压过后,码率足矣去到电视台播放级别。说到视频,不得不说的是,从RX100系列到A99/A7系列,视频都是这么一套参数,而且都能自动跟焦!
在视频这一块,我觉得A7S得独立出来说说。1080p,60帧每秒,50Mbps。外录4K的话可以去到30帧每秒。除此之外,A7S还自带一个升码功能,响应速度也较A7/A7R要快,视频方面可谓是十分强大。与此同时,个人感觉是为了兼顾视频的拍摄,A7S在转接其他手动头时,红移基本没有,这一举动使得拍摄视频是可选的镜头量大大增多,而这一无心插柳的举动,让很多手动头爱好者激动不已。
看上去A7S是那么的美好,可真的别忘了它的硬伤——续航,如果真要拿A7S进行视频拍摄工作的话,至少备好5块电池吧,而且充电器排插什么的一个都不能少,不然第二天就只能眼巴巴的看了。
镜头篇: 镜头群不足这个问题,一直被视为是A7系列最坑爹的一个致命伤。但事实上,全幅微单镜头群发展至今,该有的基本都有了,就算是狗头。素质也不会说差到不能看,加上同时发布的LA-EA4和一堆手动的转接,A7系列的玩法立马就多了起来。下面,根据我仅有的资源,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手头上那么几支镜头吧。
1、Sonnar FE 35mm F2.8 ZA 49mm滤镜口径、重量仅120克。从这两项参数,极其焦段和体积。FE35 2.8ZA无疑是A7系列最好的挂机头选择。只是,在35mm这个黄金焦段上可以选择的层面实在是太多了。贵至徕卡,便宜至各种几百块的老镜头,无一不是FE35 2.8ZA的大敌。
从镜头素质上,FE35 2.8ZA绝对是支牛头,F2.8即有很不错的成像。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镜头太轻,A7R的快门大动静得让人感动,所以尽管镜头足够小,但笔者也不敢单手操作。各档光圈都能够给人非常大的信心,不需要因害怕大光圈/过小光圈成像差而刻意控制光圈值。
畸变控制非常之好,这样构图上的自由度又再一次增大。但最近对焦距离略远(35cm,其他各家的35mmF1.4也就30cm),近摄的话个人感觉很不爽;最大光圈也就F2.8,在这没个F1.4都不叫大光圈的年代稍嫌吝啬;由于镜头个头太小,导致在手动对焦的时,调对焦环的手指经常会碰到手柄上的手指;还有...遮光罩太丑了(呃...个人认为...)。
对于这样优缺点明显的镜头,至于选择它还是选择新出炉的FE35 1.4ZA,体积与光圈的取舍,或许会是选择的关键。相对于大体积,其实是不是选择小体积的手动35mm大光圈会更好呢?
2、Sonnar FE 55mm F1.8 ZA 随着各大评测机构的评测结果纷纷公布,FE55一跃成为了继蔡司Otus 55mmF1.4和适马50mmF1.4Art后,画质综合性排第三的标头(不是我说的,评测是这么说的)。这一荣誉瞬间使那个让人口诛笔伐的F1.8光圈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实际使用上,与FE35 2.8ZA相似,全开光圈的锐度和层次极其可靠,最近对焦距离同样比同规格镜头远5cm(50cm),但对近摄上影响不大。除了无可避免的口径蚀外,虚化也算挺好看的。焦外有点旋,这个也没说好还是不好的,喜不喜欢全看个人。
对于一支标头,FE55无疑是昂贵的。而笔者的配镜看法是常用的就值得多投钱,不常用而又不能没有的,就选择便宜的,毕竟标头的手动明镜分分钟比35mm更多,还不用怕有红移。如果硬是要自动的话,用LA-EA4转A卡口标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LA-EA4下文会专门提到)。
3、Vario-Tessar FE 16-35mm F4 ZA OSS 从它还没上市的时候,我就一直惦记着。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支镜头,我是不会买A7R的。也不是说它有多好,只是根据笔者的拍摄习惯与题材,超广非常必要。
毕竟是变焦,画质肯定不能与上面俩定焦相比较,但全焦段全开还是可堪一用的。虽然个人真的很不喜欢它16端镜筒伸长而不是35端,但也没办法,只能就这样了。
拿到镜头后随便拍了两张,单手拿相机糊片率比FE35低了不少,刚开始还以为是因为镜头比较压手,相对来说受力平衡一些。可很快我就发现,它有防抖...镜头在装上A7R后,从来没有过的卡口松动感出来了,也不知道7R的卡口能不能受得了,反正我现在换了个全金属卡口,表示对重镜头毫无压力。
关于、LA-EA4 与A7R和五支全画幅E卡口镜头一同发布的,还有自动转接环的全幅升级版——LA-EA4。作为曾经的NEX7用户,我曾经花过2000+大洋来买一个LA-EA2,无它的,因为我同时还是一个A卡口系统的用户。
美能达55mm口径战略,在画质与镜头体积之间取得了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平衡点。回顾美能达的定焦,不难发现,无论是F2三剑客(28F2、35F2、100F2),还是一些F1.4的大光圈(35F1.4G、50F1.4),各种牛头几乎都是55mm口径的。而这些美能达遗产,虽说拼不过现代头的各种硬指标,但在价格、光圈以及焦段选择上,都可供A7系列提供一个新选择(前提是你要接受LA-EA4的恶心造型)。 值得一提的是,LA-EA4转接之后,对焦系统将会变成少了几个对焦点版本的A99对焦系统。
自从A7II出来之后,转接无防抖的定律被打破。加上LA-EA4强劲的对焦性能,A7II+LA-EA4完完全全可以当成大机器来使用。比起全幅E卡口那少得可怜的镜头群,无论是美能达还是索尼,甚至是一些副厂的A卡口镜头,都有着很大的优势(镜头数目、光圈大小、价钱等)。以下是笔者手头上的几支A卡口镜头,但有由于这些镜头配合A7R用得不多,下面的样片可能由其他机身拍摄。
4、美能达135mm F2.8 一直认为微单不适合挂长焦,纵使骚尼一次又一次地希望改变我这观念(比如A7系列加个军舰头使得挂长焦好看点、加防抖、加固卡口什么的),但它还是好像缺点什么似的没让我还是觉得它不合适。 既然要把A7R当成主力机,没有长焦怎么行?于是乎就有了这支镜头。
1985年美能达生产的第一批自动对焦镜头,由于135STF的推出,这支镜头很快就停产了,二手市场上保有量并不高。全开锐度不高,色散略微严重,大光圈下紫边不轻,虽说不上眩光死,但也伤得不轻了。种种的缺点,在它的体积与价格面前都是浮云。
锐度差?色散大?收光圈;紫边?有LR;眩光?适当地避免呗!当然了,如果单纯只是为了拍妹纸的话,美能达的三支85 1.4和索尼的85ZA会是更好的选择。135ZA?都差不多一支A口720G的重量了,上微单还是免了吧(冲着135ZA才入机身的除外)?
5、美能达70-210mm F4 啤酒桶,只要是玩过a卡口机器的人,几乎没人会不认识这传奇镜头了吧?同样是1985年产的第一批自动头,55mm口径,内变焦、前组镜片对焦,长焦端带1:4微距。曾经一度盛传这头跟徕卡有一腿,F4恒定光圈,虽说锐度不及E卡口的720F4(长焦端全开还略肉),依旧的眩光渣,但色彩、层次等方面并不输。相比E口720F4的价格(一支开六支),算是物超所值了。
这头很少用,基本没出什么片子,只能在家拍一张长焦端全开给大家解解瘾吧!
6、美能达50mm F2.8 Macro (old版) 同样是1985年出产的第一批自动对焦镜头。据说骚尼要新发布一直E卡口的90微。90微虽好,但微距无弱旅,而且微距几乎都是手动对焦拍摄的,就算成像比新出的90微略差,也不会差得太离谱吧?但价格就...大家应该都懂的。
说回50微,美能达曾经出过3个版本,其中第二版的50微光圈为F3.5,而且只能做到1:2微距,价钱差不多,但实用性并没有old版的好。
至于有人说百微会更好什么的,其实就我个人随手拍的拍摄习惯,百微会略嫌稍长。当然了,如果你是喜欢拍苍蝇什么的,百微是你的最终目标(美能达版本基本2K上下,骚尼版3K上下)。
7、索尼50mm F1.4 在此,不得不佩服美能达当年的55mm滤镜口径策略,在画质与镜头体积上,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索尼50 1.4,画质虽说不及FE55,但毕竟是双高斯结构,素质当然不会太差。而且,如果是追求性价比的话,LA-EA4+50 1.4的价格还没一支FE55那么贵,性价比十足。
成像上,全开肉,收到F2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当然了,转接只是一个玩法和解决燃(mei)眉(qian)之(zhi)急(guo),有条件的话,原生卡口镜头吧,那才是王道!
尽管当前全幅微单其实还没到一个很成熟的地步,但还是开头的那一句:什么场合带什么机器,没有一台机器能够毫无缺点地完美胜任任何场合。单单就这一点,A7系列就足矣成为大家选购机子清单中的一员。
最后,给老是拿不定主意买什么机器的玩家们一个建议:都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