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raverLewise流 于 2015-10-13 16:27 编辑
“钛”美丽------DUNU Titan1评测简报
by Traver Lewise-流
- 写在前面 -
最近耳机圈的气氛很浮躁,很喧嚣......发生了很多事,和一般用户,普罗大众看似贴近而又很遥远。大家或多或少得参与到了其中,不可否认槽点的确很多,也是一个吸粉,水贴,博眼球上位的好机会。
而今天,我只想来谈谈(安利)一个最近遇到的小玩物-----达音科 Titan 1。
别看到安利二字就闻到了枪的味道,知道我的人我从来不写枪文,就算含蓄的文章中也透着“黑”的味道。自认写过最“枪”的文章也就是A83那篇了,但是隐藏在那篇文章里的我的意思其实是对83的否定!而且,这一年下来,从最开始批次的83到后来新批次再到后来换新改良插针到耳挂的批次,83给我的槽点和可谈论的地方越来越多,很多当时文章的细节我也想纠正,不过受限于时间,就不再补充和赘述了,这篇也是百忙中抽空憋出来的,写的不好的还请原谅,也有可能是今年最后一篇。(喂,你特么dn2k还没写啊,ckr10,ckr9,人妻,fx850,fx1200,s8等等都特么没写啊!)
哈哈,83的时候我就提到了dn2k,他家圈铁平头alpha 1的时候我也写了达音科这家厂商。说实话...我对达音科一直都不太感冒的,虽然喜好程度上相较于永远塑料低端感的阿思翠要好一点,比刚开始满怀期待后来某人离开公司后充满疑惑的奥思特锐也相对好一点,比调音风格始终抓不到市场风向标的飞朵也稍微好点,比品质万年追赶音质的猥琐也好点,比日渐消失在人们视野的ECCI也较好,比小米旗下....(噗,算了这个不说了)(喂,等等,泥煤的把全都黑一遍不想活了?要步鸡老师后尘?)
但是吧,达音科有的时候就是会有失水准,具体就不想说了,第二是外观,材料不错,但是品味,设计和创意呢。第三是有时候过于激进,当然不是指声音上而是产品理念上,当我听到接下里即将上市的那一堆新品和旗舰的时候我是凌乱的,虽然很爆炸不过个人觉得还是稳稳地一个一个产品做好比较好,延长产品寿命,延续市场效应的同时更加专注,但是具体还得等产品面市以后才能定论(已经有不少人听到新品了)。
说着说着就说歪了,还是说回下半年的头阵---达音科的T1。
T1是一款使用大尺寸钛膜的入耳耳机,使用大尺寸振膜常用的侧入的体位设计。印象中这是达音科第一次使用钛振膜,钛振膜可以说在新发售的这一堆耳机里集体来了个高潮,我不清楚这一波是不是骚尼大法带来的。于是,T1就肩负了几个使命。1,中端市场的开拓者。2,钛系列的始祖。3,下半年新品的先锋队。4,小段时间被冷落或者说a1反应平平时的过渡。5,也许是个在产品定位,外貌设计,调音设计,振膜使用上对市场的实验。
- 开箱&外观论 -
先来看看T1的包装
外包装自然是达音科风格化的黑色基调的“洋文风格”,开箱方式和内面设计很容易让人想到飞利浦的S2,毕竟我买过三个。没什么槽点,开箱自然流畅,惊喜不算很多,不过可以感觉到达音科一贯的品质,唯一的槽点可能就是放置耳套的那三对槽过于偏下快接近分割线了,这绝壁会让处女座疯狂的!
介绍和频响看看就好了。我大概提炼下也就是使用了钛振膜可以获得类似动铁的高解析和瞬态表现,同时兼具了动圈的低频优势,达到了一般塞子很难达到的两头素质。
而我更在意的......是身为达音科的骄傲------配件!
没错,这就是配件厂的一个所谓的中低端产品拥有的配件,每次开达音科的箱,都是对各大厂商一次又一次响亮的耳光啊(你说的是老铁?)。
对于达音科,我只想说一句:盒子才是本体!
好,全文结束!
哈哈,骗你的。当然我真的很喜欢那个盒子,自然更大更安全的盒子我多了去了,但是T1的这个盒子小巧,配套,而且明显是经过设计的,这很不容易。正面是镜面,背面是橡胶底,增大摩擦放置的更牢,同时开合方便,卡扣流畅。达音科的良心,被配件吃了。
另一个良心就是所有达音科耳机配套的自带束线器,这个a1的时候我已经赞扬过了,比在尾部绑上一个一定会脱落甚至剪掉的,写着logo或者“亲,煲机200H能进入最佳状态哟”文字的小条好多了。
看塞子细节的时候,你会想到,这丫的不就是一公模塞子变成了金属材质么?额,的确有这个感觉。在细节设计上,采用了红蓝的鸳鸯配色区分左右,全金属一体化机身,没错,滤网也是金属的(不过透过金属滤网可以看到下面应该还有一层东西的,但是我总不能拆开来看吧)。一体化程度很高,不过在耳柄连接处还是能看到仿佛金属起了皱纹般的连接处。向耳面的腔体的质感也一般,不够细腻光滑,而另一边他的马甲某EX1就直接改成磨砂的了。做工上还有待进步的,不过已经不错。线材采用的是分线处以下采用编织,以上采用橡胶的方式。分线器也是金属,印有logo。头上采用的是金属帽,这个设计有种即视感,老铁的官升线---HDC5?。这里还是那个槽点,“Dunu”这几个字离金属帽太近了,强迫症已死。
- 素质&听感论 -
不过多介绍,外观贱人贱智,来看看声音(妈蛋,明明是简谈,怎么又这么多字了)
从800,ckr10,1200,83摘下,戴上T1的我,瞬间是呆掉的,你可能无法想象。
这种一耳朵能感知到的声音,很久没有体验到了(我承认以上那些耳机也都是我一耳朵有存在感的,要不然怎么会留下来呢)。
这种强大的清丽的声线,这明显到不能再明显的声场,是怎么一回事?
仿佛把所有的声音都“细节化”然后有序的排列在你的眼前的那种感觉,能想象到么?嗯,有点S2的意思。当你听到中高频的解析和整体的架构的时候甚至会有exk的错觉。
嗯,那我们就来这么说吧。
中频有密度,结像较好,三频均衡,低频有量,但是收得很快-------像EXK
纵深比较好,结像较好,人声有一定的调教,中频的厚度营造了一定的氛围------像IE7
中频的一些拔高使得女声清丽好听婉转清晰,低频有些点缀,同时声场不再是一般人声塞上的局促------像VSD1S
声场很容易感知,结像较好,高频比较脆,低频有些力度不足,整体声压一般------像S2
说完了相似,来说说不同。
相较于EXK------解析,动态,高频延伸,横向声场都不如。
相较于IE7------中频厚度不及,中高频亮度比ie7高。
相较于VSD1S------横向和整体大小不如vsd1,低频比1s多。
相较于S2------声压比S2好点,中频比s2要流畅些。
相信你已经大概有个印象了,我们来针对塞子本身来说说。
T1在全频都很好的体现了钛振膜的特性----刚性。没错,这也是最大的卖点,但是用的不好则是适得其反!钛的最佳调音并不是发挥刚性的优势,而是在素质和听感之间做很好的平衡,这一点的思想我已经在dn2k身上看到了,尽管dn2k的风格并不能触动我的G点,但是不可否认真的听起来很舒服安逸通透,比强调素质和存在感的新品dn2kj反而好多了(咳咳,你说话注意点。)
没错,T1就是要“去优势化”,兼顾动铁的解析瞬态和动圈自然氛围,这句话的后半句并不是被吃了,而且反而是重点,钛振膜本质还是动圈,而且就算是动铁,动圈自然宽松的听感也是动铁毕生的追求啊,说到底,耳机是用来听音乐的,好听舒适才是王道。
钛不只是噱头,是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石,做点缀和升华。
T1在中低频的调教是这样的------量真的不小,甚至对有些口味淡的人来说又略轰,但是衰减的很快,很弹,中频低段也有一定的厚度,提供了可观的氛围,但是却又不喧宾夺主,倒是下潜还需加强些而已。
在中频,T1表达了一贯的对人声的思考,不贴不远,亮而不刺,凝聚而不过于集中,偏女声同时兼顾全人声,旨在打造清晰甜美而又耐听舒适的人声。
在高频,有一定的延伸,不过比起exk还是逊色不少,但是不刻意放肆,而是选择了增加耐听度。
整体来看,瞬态,分离度,解析表现同价位都比较优秀。动态表现平平,信息量多还是容易乱,这和后面说道的声场关系很大。
声场吧,你说小也不是,大吧,也不是。但是十分明显,这也是为什么一耳朵能够感知的其中一个原因。T1的声场表现为纵深大于横向,和结像配合的很好,仿佛把脑后的声音都一同拉到眼前,你成了演出台底下第一排的VIP观众,所以我从800,1200,83等这种宽宏完整声场的塞子转换而来有一些新鲜感。而新鲜感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落于平淡,还是要归结于T1整体的流畅性和耐听。
但是这种声场,可以说是优势,也可以是劣势。这样的声场和全频表现,用不好听的话说叫做作,好听的话称之为“修饰感”,我在说dn2k的时候也曾经说到过达音科的“做假”功力,在我看来这时个见仁见智的听感问题,只不过在dn2kj那边,有些正义kol在这方面批的很惨(我就不点名了)。
这样的声场在完整性,大场面,动态的缺失外,也就注定了T1是个流行偏女声兼顾小编制的塞子(当然,这已经不错了)。
除了声场,动态,从我个人口味出发,作为“缺点”的也就是衰减过快还有整体听感还可以更上一层楼的问题了。
对于T1这货,我要给于的是正面评价,在今年低端的新品里面,基本上都听过了,原谅我,可推荐的真不多,看着网上充斥着官方人士,kol,伪kol和无知小白的言论,有些产品我真的不忍心黑了,听听也就罢了。
- 写在最后 -
我还是沿用我发的那条微博作为结尾吧:
@TraverLewise-流:如果你想花较少的钱体验HIFI门槛的魅力,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叫声场和结像,如果你追求动铁的瞬态解析又不忍放弃动圈的感染力,如果你还在乎品质和点到为止。达音科T1我听着不错,你要试试吗?
垂柳飘荡,小酌,看斜阳
“钛”美丽
-------来自 Traver lewise-流 的器材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