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条普通的耳机,那么你一定被耳机线缠绕在一起无法解开的问题困扰过。而耳机线为什么会缠绕这种问题,因为耳机线的每一次形状变换,都牵扯到9(因为每股间的维度是独立的)个不同维度的变化,也就是3个3维向量(3条耳机线)组合成的一个9维向量,如此多维度的复杂变化,可以说是连数学家都没办法解决的。
所以,科技以人为本,用无线传输替代有线传输成为了科技发展的首要方向。 最早的无线耳机还是依赖红外射频等技术传输音乐,而且仅限于头戴式耳机,设计目的也是为了在客厅看影片时不打扰到别人。 直到2000年,才出现了第一款基于蓝牙技术的通话耳机,而在那时蓝牙耳机还只是针对通话而设计的。还没办法作为聆听音乐的随身设备。因为蓝牙1.0的技术带宽非常有限,只能让语音以单声道传播,以保证通话的稳定。 后来,蓝牙技术在加入了A2DP协议后,立体声蓝牙耳机终于出现,但耳机主要以头戴式耳机为主,因为改用无线后,耳机内电路集成度大大提高,除了要融入蓝牙传输芯片,还要想方设法放入电池。所以在一段时间里,耳塞型的产品仍然缺席。 直到5、6年前,一种新形态的蓝牙耳塞终于面世。这种蓝牙耳机以一根很短的线连接着两边的耳塞扬声器。并将电池和电路集成与耳塞腔体内。
这类耳塞直到如今仍然是市场的主流产品,并且价格也非常亲民,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运动都有非常棒的体验。因为虽然耳塞之间仍然有一根线连着,但和播放端之间的线断开之后,无论是收纳还是待机时挂在脖子上都不用再担心缠绕的问题。
另外,困扰蓝牙耳机另外一大问题——音质,目前也已经不是技术上的困难。传统的蓝牙耳机由于强制使用SBC作为音频信号传输的编码器,所以音质上折损幅度非常大,而且延时也有增加。后来CSR公司推出的APT-X技术可以说改善了这一问题,让蓝牙耳机的音质达到了CD规格的标准。至少同一个耳机在使用APT-X和不用APT-X编码的情况下,声音的差距是非常容易辨析的。
当然消费者的要求总是无尽的,蓝牙耳机几个传统痛点被解决了后,他们仍然希望有一款能真正实现无线的蓝牙耳机,也就是把鲜有蓝牙耳机之间的那根线也去掉。
而最早拿出成品的,是来自日本的安桥。 这个名叫W800BT的耳塞最早在2015年的IFA展就有亮相,真正实现了双耳间无线通讯。
双耳间无线通讯是当前无线耳机最大的技术难点,要实现低延迟和稳定的连接,就不能直接用普通蓝牙协议,否则极容易产生干扰问题,虽然目前厂商方面都没怎么公布细节,但技术人士认为这需要使用自定义或者特殊加密的协议。
如果不是使用现成的协议,那么自行开发或者修改一套加密协议意味着长时间的研发工作。这也是为什么W800BT出来后,市面上仍然缺乏同类产品的原因。
在W800BT亮相了1年之后,市面上也终于出现了类似的产品,比较有名的就是苹果的Airpods。
如今蓝牙耳机能真正实现无线的设计,但在一个场景中,仍然需要用到线——充电。目前双耳无线耳机由于技术和体积限制,都设计成让耳机放在专属的便携盒内进行充电。 苹果的Airpods在这方面走得比较前,让Airpods支持在充电盒中实现无线充电,然而前提是你需要另外购买一个充电盒,而且价格不便宜,目前传闻要69美金,将近450元。消费者会为这个看起来很酷,实际上却没太大意义的无线设计埋单吗? 目前阻止耳机彻底无线化就是充电功能,然而无线充电所需要的空间还是小小的耳塞无法负担的,是否应该在充电盒里在额外加入无线充电功能,我还是保持旁观的态度,毕竟像W800BT这样已经在充电盒里集成了线材的设计已经很方便,还要做无线充电多少有点画蛇添足。
从今年的趋势看,无线耳机会走向功能更多元化的局面并细化市场,例如W800BT是以时尚、音质作为卖点,而捷波朗和Bose则以运动作为自己的切入点,爱玩黑科技的索尼更是直接加入了降噪功能。
但在将来,这些品牌的特色也会开始融合在一起。降噪不再是一家独大的功能,更多的无线耳机也支持心率侦测等。无论怎么样,未来你的耳机中相信都会有一个双耳的无线耳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