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外设
蓝影技术加持,surface Arc应对全平台挑战
5941
触摸屏和触摸板让我们有了更直观的电脑操作,但想要进行精细化操作时往往觉得“差一口气”。随身携带一只鼠标,既方便也碍事,微软Surface Arc正是针对这一痛点应运而生的产品。
早在2008年,微软就推出Arc鼠标,在经过Arc—Arc Touch—Surface Arc十数年间的迭代后,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产品。在便携鼠标领域,始终占有着一席之地。
尽管经过多年迭代,但其中的家族基因依然得以保留传承。总体设计朝着越发精简的方向发展,一体化极强的设计让这一代Arc更像一块肥皂了。
外观
正面的元素不多,翻过来才能略微窥探到Surface Arc的构成。前后两条长形胶垫,用以缓冲和提供摩擦。占比较大的电池仓打开后,看到是由两枚7号电池供电。
Surface Arc采用操作区域完全一体化设计,没有左右按键的区分,更没有滚轮按钮。从便携收纳的角度看,机身前部的突起缩减到5.5cm,纯平设计占据更少空间,也变相解决缝隙误触和积灰的问题。
丝印工艺的“田牌”logo,低调中带着沉稳。与Surface键盘套相映成趣。
手感
Surface Arc正面前半部分是塑料材质,后半部分是硅胶包裹。前半部分的触控面板由于不分左右,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硅胶的好处是可弯折,但容易粘毛和不那么耐脏,用湿润的纸巾轻轻擦拭即可,考虑到便携鼠标还有兼顾美观和手感,综合评分属于上乘。
操作
微软自家的蓝影技术,能够让鼠标几乎在各种材质表面流畅使用,这个有点与Surface Arc定位的便携是相辅相成的。在户外比较苛刻条件的环境下,能流畅的用上鼠标就能减少很多烦心事。
因使用可见的蓝色光源而得名,利用激光引擎的镜面反射点成像原理。LED光源发射出的蓝色光线通过校准镜片大量汇集,照射在物体表面上,通过物体表面反射到成像镜片,经过成像镜片对光线的二次汇集光学传感器上成像,而光学传感器则相当于是一台高速连拍照相机,能够在每秒钟拍摄数千张照片,并将它们传送至图像处理芯片,经过芯片对每张照片的对比,最终得出鼠标移动的轨迹。蓝色光的短波优势让它同样具备了优秀的反射效果,通过反射让物体细节得到了更细致的反映。
通过蓝牙4.0无线连接,无需额外适配器,多设备连接匹配也是相当方便。改成纯面板操作后,Surface Arc是通过识别手指的触控位置和触摸压力来判断执行操作的。会需要一些些时间的适应,但也因此获得了部分触控板的便捷功能。例如可以直接进行页面的垂直滚动和水平滚动,设置三指指令等。
在逻辑上揉合了触控板和传统鼠标,一定得“按下去”才能触发操作,左右键的区分不明确会有明显的“粘滞感”—-整块板子往下。而且无法进行左右键同时按下的操作,当然这类使用场景也很少。
想要针对Surface Arc做出个性化设置,需要下载“微软鼠标和键盘中心”软件。内容有设置左键/右键单击选项、三指单击选项、滚动设置和DPI设置。DPI从400到1800,每200一档进行调节。根据个人使用习惯,我将三指单击设置为回到桌面,滚动手势设为和触控板同向的操作,的确很方便。
测试
mouse rate checker
这款软件主要是测试鼠标的回报率。将鼠标指针在软件的“fove your mouse\区域来回滑动,右侧的current rate栏就会实时显示当前回报率,右下角的average则是上面回报率的平均数。实测Surface Arc回报率峰值上300Hz,平均在130Hz,处于正常水平,回报率不止关于鼠标本身,也与相连的电脑有一定关系。
mousetest
这款软件可以通过画一些特定的图案来查看鼠标轨迹的平滑度和直线修正,实测Surface Arc直线修正功能尚可,蚊香图上的锯齿不算多,光标抖动处于可控范围。
mousetester
这款软件可以直接截取鼠标回传的原始数据,log start测试是在点击开始后就不断的搜集鼠
适合画圆测试,根据自己的测试方式来选择两种模式。点开plot选项后,弹出图表可以看到Surface Arc出现部分丢帧情况。但实际操作下感知不强,应该是鼠标配合电脑进行修正了。
以上软件测试结果仅供参考,日常使用期间,Surface Arc在滑动、点按、滚动操作中均无出现明显问题,从体验过程中来看是这是一只合格的鼠标。
结语
首先我们得先明确一点,Surface Arc是蓝牙鼠标,同时并没有标榜其低延迟或者用于电竞,定位是便携鼠标。那么从便携角度讲,我认为没有别的鼠标比它更好收纳了;而作为鼠标,左键右键滚轮该有的都有,还有一些自定义的空间;蓝影技术的加持,让其在几乎任何平面正常使用。所以,Surface Arc鼠标,非常适合移动办公人士在包里常备,是临时处理文书工作的好搭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