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前,如果你是一位音乐人,你和你的乐队可能没日没夜在酒吧和俱乐部演出,想录一张专辑,就得期盼碰上大牌制作人给你们一个机会。而今天,私人录音室越来越普及,好多音乐也可以从卧室、车库或者储物间制作出来。录一首歌、传上网、病毒传播,然后一夜成名。
然而技术的提升虽然给音乐的传播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但好的音乐录制却仍需要专业的技术和处理,这远非小作坊随意录制可以比拟。没有了音乐的品质,再独特的旋律都可能变得苍白无力,更别提什么艺术的感染力了。 按照标准的唱片工业制造流程。生产一张专辑的第一步当然是录制,这当中有四块比较重要的内容,包括“一条指引性音轨录制、节奏录制、和声录制以及旋律录制”,可以看到,这一步产生了多条音轨。此外,还要对主音轨进行润色。录制过程完成后,下一步将进行编曲和混音。将这多条音轨以最完美的形式融合在一起。 严格意义上,编曲和混音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实质他们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两项工作的流程顺序会因人而异。在过去,编曲和混音是分开的,也就是说有编曲师,也有混音师。当然,现在也可以这么去做。由于现在电脑音乐的普及和软音源的不断发展,编曲和混音工作已经可以单独完成。编曲和简单混音同时进行,能让我们更好的去处理段落之间的动态和层次。 混音完成后,所有音轨应该重新录制为一个单一的立体声文档,通常叫做“bounced”。虽然到这一步,一首完整的歌曲已经出炉,但是还称不上完美。 这里就需要引出“母带处理”(Mastering)的概念,这一步,是将这首歌曲的整体品质升华一个档次的关键。 当然,母带处理前,这个不那么完美的“bounced”肯定不能太糟糕,否则任谁也回天乏术。实际上,混音做得越好,后期 Mastering 工作就会越轻松。
母带制作是在具有极其安静的声学环境和一套宽范围的监听设备的工作室下进行,专业的母带师对作品进行润色,让它听起来不只是一个录下来的东西,而是一件艺术品。母带制作后,你的歌听起来各部分是结合得那么完美,声音听起来是富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而且就像有了生命一样。即使你这首歌是世界上最牛的缩混,母带制作都可以使你这个作品更加完美。 以更形象的说法来讲,如果说一首歌曲是一件衣服的话,那么编曲就是设计师,设计出样板,搭配出不同元素来增加衣服的时尚感和整体感。母带处理就好比一个摄影艺术家,将你的衣服拍出来并进行处理,足以陈列在艺术展厅中供人观赏……
无疑,母带音频在音质上的表现无出其右者。如果你认为这样的描述性语言还无法让你信服,不妨来从专业的频谱角度来看,传统无损或CD 音质,一般频谱峰值是 22050hz;而母带则能达到 24000hz 至 96000hz。 如上面两张频谱所示,第一个20000hz 基本没有数据了,22000hz往上直接就是空的,第二个到50000hz 的时候还是有数据的。 目前,我们在网络上听到的音乐,都是从母带音乐上复制下来的,也即复刻带,都是经过各种压缩工序之后到达用户耳中。经常听音乐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歌曲的品质一栏是可以选择的,比如有普通品质、高品质、超品质以及无损品质。这代表着歌曲不同的压缩程度。 我们常见到的 MP3、WMA 格式被称为有损压缩,原始音频信息受损和失真,意义在于输出的音频文件可以比原文件小很多。另一种音频压缩被称为无损压缩,能够在 100%保存原文件的音频数据的前提下,将音频文件的体积压缩得更小。目前在中国最流行的无损压缩格式是 APE 和 FLAC。 在音质上,无论有损压缩还是无损压缩,都逊色于母带音乐。长期以来,母带音源都只存在于音像制作公司,大众没有获得母带音源的渠道或平台,因此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近几年来,零星有一些世界著名的发烧唱片公司开始通过网络销售由母带转换出来的24bit/96kHz FLAC 音乐文件。而酷我音乐在国内率先开启了母带音乐下载的先河,并将这些稀缺资源免费开放给用户。 据了解,酷我音乐首批上线了几十首母带音频,古典、爵士、民谣、摇滚等多个风格都有,包括邓丽君——“爱人”选自《偿还》;李娜——“青藏高原”选自《李娜精选集.绝版》;Adele ——“Someone like You”选自《21》;老鹰乐队——“加州旅馆”选自《加州旅馆》;恩雅——“水印”选自《水印》等。据说未来酷我还会陆续上线更多的母带音频,这对真正在意音乐品质的人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当然,你得费一点时间下载这些容量变大(无损音乐 30M,母带音乐达到 200M)的音乐文件,但相信我,母带绝对会把你带入一个不一样的艺术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