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器材 铿锵测评:英伦贵族风格的USB解码耳放一体机——ifi iDAC2!

15334

前言
关于ifi这个品牌,我是从2013年开始听说的,是一个英国的品牌,产品的设计非常有特点,统一的亮银色铝合金风格,让人印象深刻。
不过由于各种原因,一直以来并没有听过它们的产品,直到最近有一个试听的活动,于是才听到了它们最新的一款产品——iDAC2。
顾名思义,这是一款带解码的产品,定位是台式USB解码耳放一体机。
具体表现如何,我们就详细来说说好了。




外观做工
坦白说,欧洲人对品牌的规划一直都是比较有一套的,这个无论是从CI还是VI来看,和国内品牌都是有着明显的差距。
ifi的产品包装说不上很豪华,但是设计水平确实非常高,这个我无法用言语去具体评价,但是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对此表示非常敬佩。






iDAC2本身依然是ifi一贯的产品风格,亮银色的铝合金结构,严谨、结实、贵族风,一并具备。



需要吐槽的是机子的背面太多的介绍文字了,虽然桌面摆放的时候并不会看到这些文字,但最好的设计方式其实是把一句描述音乐或者品牌理念的文字印刷在上面就好了,这么多介绍文字难道准备代替说明书吗?囧。







配件很简单,USB连接线和同轴线而已,不过USB连接线做工不错,一看就知道是一条好线,至于同轴线则一般般而已,和秋叶原那些差不多水平。






iDAC2的定位是台式USB解码耳放一体机,所以看一下尺寸对比,比起大部分的无损音乐播放器还真是大上不少,握在手里沉甸甸的。











再对比一下可能是全球最小的USB解码(声擎D3)吧,这对比就更夸张了,一台是巨无霸,一台是小老鼠的感觉。
大块头是否有智慧?
音质部分我们稍后再比较。




使用体验
iDAC2并不是一台多功能的机器,只是纯粹的一款USB解码耳放一体机,从输出接口上可以看到只有PO、RCA和同轴输出。






要正确使用iDAC2,连接好USB线后,必须到官方网站下载专用的驱动程序,然后到FOOBAR里面选择输出方式,ASIO和WASAPI都是可以的。



我个人感觉ASIO会比较好点,因为官方驱程也是针对ASIO的,然后直接把缓存长度拉到最小的50毫秒就行了。




当然,我也喜欢用简听播放器,直接选输出用iDAC2就行了。



对了,iDAC2驱动程序的设置也是有讲究的,要最佳的音质,可以把USB缓存设置成最小延迟,把iDAC2面板上的调节按钮调到“BIT-PERFECT”档。



简单说说这三个模式的区别,BIT-PERFECT是无损,MIN PHASE是最小相位,STANDARD是标准。
具体听感区别并不是那么的明显,不过对电脑的资源占用却是非常明显,如果驱动是用最小延迟,然后无损模式,电脑上面除了播放音乐外,只要再打开点其他程序,都会影响播放的效果,所以用户还是根据实际的听音环境来选择模式比较好,而不是片面追求最佳音质。





输出功率
iDAC2号称能推600欧的耳机,不过看了一下参数,其实PO的输出是350mW(16欧),34mW(300欧),对比现在大部分的台式解码耳放一体机,这个输出功率并不算很大,推好600欧那是比较勉强的,不过推300欧的耳机表现还算不错。




综合音质
前面说了这么多,其实绝大部分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音质方面的表现。
iDAC2依然采用德州仪器的Burr-Brown芯片组(具体型号不明),可以完美支持四速DSD256和PCM384kHz。
在实际测试时,我并没有DSD256和PCM384K的文件(因为觉得平时自己听并没必要用这么大的文件格式),所以没有测试最高格式的,只测试了DSD64和PCM192kHz,播放流畅没有任何卡顿现象。




测试环境:耳机是森海塞尔HD600,300欧阻抗,笔记本的USB3.0输出接口,iDAC2的设置统一为BIT-PERFECT,驱动程序的USB缓存设置成最小延迟,FOOBAR的采用ASIO输出,缓存长度拉到最小的50毫秒。



首先说说PO口的表现,推动HD600的正常音量需要调节到50%左右,音色干净明亮,并没有什么音染,搭配厚声的HD600会显得声音的厚度会略微被削薄了一点,不过音色整体比较通透,听起来比较舒展。低频的表现有点不足,HD600原本很厚实的低频表现不出来,低频量明显变少了,幸好质还算不错,弹性依然在。

可以说PO口的表现并没有给我太大的惊喜,只能算还不错的水平,PO口用来听听流行和纯音乐还是不错的,但听OST和古典缺乏动态和气势。






接着是RCA的表现,我并没有用附送的那两条RCA,而是用了我自备的单晶铜RCA线。接上PH300胆石混合耳放,同样的一首歌,HD600的表现明显比起PO口的表现要好了不少。声场变得略微扩大,但声音的密度却增加了许多,尤其是低频方面补足了上来,听交响的时候整体气势好了许多,和PO口根本不是一个档次。RCA的表现才真正让我有点满意了,iDAC2作为解码输出,音质纯净而细腻,细节丰富,搭配一个不错的耳放,可以把HD600推出很不错的效果,对于一般发烧玩家已经足够了,无论是听古典还是流行,表现都不俗。



最后试一下同轴,我的台式纯解码是BB公司的双PCM1794。可能解码芯片都是BB公司的缘故吧,两者的声底很接近,只是PCM1794这台纯解码的解析力稍稍更强一些,所以结像也会更紧密一点。

我个人认为,iDAC2最适合的玩法是搭配一个不错的耳放组成一套不错的台式组合,而同轴再接解码就没有太大的必要,毕竟后面的解码强了,前面这iDAC2就短板了,后面的解码弱了,那更显鸡肋。






对比创新的E5和声擎D3,iDAC2的声底明显优秀许多,即使音量开到极大也听不到有干扰的电流声,要知道这电流声和底噪是USB解码的最大硬伤,不过iDAC2确实解决得很好。但是有得也有失,iDAC2并没有E5那样多的扩展功能,也没有声擎D3那么的便携,可以说三者的产品定位是截然不同的。





小结
ifi iDAC2是一个功能很纯粹的产品,可以说一切只是为了把USB解码做到极致,从而牺牲了蛮多的扩展性。它不能单独使用,必须接一台电脑才能输出声音,因此也不能当一个单独的转盘使用。
这样的设计使得它虽然音质相当优秀,但也只能打动HIFI圈里极少极少的一部分用户,毕竟现在更流行的台式音源系统是独立的数字界面。





铿锵

5

粉丝

0

关注

30

文章

积分
103
关注 私信

热门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 首页 新浪微博